研究指出,香港每5人便有一人在一生中不同時期患有濕疹,而成人濕疹流行率逐年增加,約2%至5%。中度至嚴重濕疹不但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亦使社會生產力每年損失多達81億港元,故香港過敏協會及香港醫護聯盟轄下的濕疹關注組建議政府將生物製劑納入資助範圍,幫助經濟有困難的患者用藥。
香港過敏協會主席、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濕疹是過敏性皮膚病,成因未明,或與遺傳體質和環境刺激有關,「患者會有皮膚乾燥、苔癬化、紅腫、痕癢難當,甚至有滲液,影響外觀和自信。」
每年損失81億港元
何學工續指,「成年濕疹患者每年告病假日子平均比一般人多5天以上,15%工作日會因濕疹爆發受影響。美國皮膚科醫生協會的研究發現,嚴重濕疹患者每周喪失工作效能,包括告病假或無法專心工作的時數多達19小時,即每年約99個工作日,影響生產力。如以香港約10萬至15萬名嚴重濕疹患者,以及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18,000港元計算,每年因嚴重濕疹造成的社會生產力損失,高達81億港元經濟價值。」
傳統治療有局限
濕疹的治療可分局部和全身性治療。局部治療包括保濕霜、類固醇藥膏、抗生素藥膏、外用免疫抑制劑及PDE4抑制劑等;情況較嚴重或需要用到口服抗組織胺、口服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光照治療等全身性治療,惟當中不少都有其局限性,如未能長期使用等,或須穿插轉換治療方案。而近年在港註冊的生物製劑,則針對性抑制細胞激素引發的發炎反應,副作用亦少,適用於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惟藥費昂貴。
經濟負擔大
濕疹關注組及香港過敏協會向濕疹患者會員作調查,發現濕疹開支對63%人造成不同程度經濟壓力,21%人每月開支達5,000港元,少數甚至超過10,000港元,佔17%人月入50%或以上。19.5%人經常出現因未能負擔而無法使用醫生建議的治療。逾七成使用過生物製劑的受訪者認為有效或非常有效,分別有87.6%及94.8%人認為公立醫院應全面引入生物製劑治療,以及政府應為生物製劑提供藥物援助。濕疹關注組註冊社工黃敏兒指,「相關的生物製劑在港註冊已經3年,但至今仍是有藥無錢用,促請當局將生物製劑納入安全網,讓有需要患者得到適切治療。」
眼睛曾睜不開
現年30歲的黃小姐,自小便患有濕疹,青春期開始變嚴重,要服用抗生素,病情反覆。畢業後任職銀行,因工作量大令病情再次轉差,有一段時間眼不能睜開,全身都是傷口滲出血水,關節未能伸直,每天起來都要處理傷口,令她曾有輕生的念頭。至2019年中開始用生物製劑,情況終於受控改善,惟因經考慮,用藥一年後便未能繼續,現時病情又開始惡化。黃小姐坦言,「使用生物製劑花費超過20萬港元,耗盡積蓄外還要家人幫助。而公立醫院處方的藥物藥膏並未能幫助嚴重患者,若可用成本價使用生物製劑,已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