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內窺鏡檢查(照腸鏡),是檢查腸癌的有效方法。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提醒,腸鏡不單可用於檢查腸癌,也可檢查其他大腸的病變。而照腸鏡時採用甚麼麻醉方法,須根據個別病人的情況決定。
吳家健表示,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對於預防腸癌有很大的作用,「因為我們相信,大部分的腸癌都是由息肉病變而引致的。而腸鏡一直是檢測大腸息肉的黃金標準,它比起其他檢測方法例如電腦掃描、大便隱血測試等,準繩度都較高,而且可以在檢查的同時將息肉切除。所以定期做腸鏡,將看得見的息肉切除,可以預防超過九成的腸癌。」
檢測多種病變
除了檢測息肉和腸癌之外,腸鏡還可以檢測其他結腸和直腸的病變,例如一些憩室病(大腸的管內壓升高,腸壁肌肉層弱化,令腸黏膜被擠到腸壁肌肉層外)、腸炎等。而肛門附近的病變例如痔瘡、肛裂等,都可以用腸鏡檢測出來。
按身體狀況選瀉藥
腸鏡檢查主要分為幾個步驟:洗腸、麻醉、充氣、檢查。
「洗腸第一步是在檢查之前幾天開始,進食低纖食物,」吳家健指,「然後最重要的是,照腸鏡之前的一天要飲瀉藥,將腸裡的所有糞便排出,醫生照腸鏡時才可以清楚看到大腸裡的細節。洗腸用的瀉藥也有好幾種選擇,通常醫生見過病人後,會因應他本身的要求以及身體狀況,例如有沒有其他病患等,決定使用哪一種瀉藥最適合。」
近年多用監察麻醉
至於照腸鏡時的麻醉方式,吳家健表示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透過靜脈注射鎮靜劑(簡稱IVS);另一種是近年逐漸用得較多的監察麻醉(簡稱MAC),即由麻醉科醫生給藥,令病人進入深層睡眠,然後外科醫生便可以開始做腸鏡檢查。這方法比起靜脈注射鎮靜劑,病人會較為舒服和安全。」但麻醉方式會根據病人的情況而有所不同,最終由醫生決定。
充氣方便檢查
正式開始照腸鏡前,要為大腸充氣,「大腸本身是很多皺摺的,所以為了看清楚裡面的細節,醫生會先將二氧化碳灌注入腸裡,把大腸吹脹,令到檢查時可以看清楚。在照腸鏡的最後階段,醫生通常都會將腸裡的空氣抽出,最後餘下小量空氣則靠病人自己排出。」吳家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