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7-10-16 06:00:00

天氣轉涼夏秋交替 小兒哮喘求診個案增

分享:
(圖1)
(圖2)

(圖1) (圖2)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曾鳳珊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曾鳳珊

近日天氣明顯轉涼,在夏秋交替的季節,也是小兒哮喘的好發時期。有註冊中醫師指出,近日因小兒咳嗽、呼吸困難等而求診的個案明顯增加,也有家長應將小兒哮喘發作前期,誤當普通傷風感冒,錯誤給予感冒藥、止咳藥,這有可能令情況惡化及耽誤病情。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曾鳳珊指出,氣候轉變、劇烈運動或受涼受熱等,均是哮喘發病的主要誘因。而小朋友在哮喘發作初期,只會出現鼻咽喉痕癢、流鼻涕、打噴嚏或乾咳等,症狀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待真正發作時呼吸變得急促困難,嚴重時幼兒可見煩躁不安、嘴唇發紫、面色蒼白、出冷汗,若出現以上情況必需立即找尋專業治療。

adblk5


從中醫來說,小兒臟腑嬌嫩,肺脾腎均易有不足,而肺主氣,有統領呼吸及衛外的功能,因此肺虛會令衛外功能失常,小兒易受邪氣入侵,當轉季暑濕未去秋燥又來,小兒難以適應,外邪入侵令肺氣宣降不利,而脾虛則易生痰,伏痰阻氣道則易令哮喘發作,曾鳳珊表示,家長應在小兒哮喘緩解期,對患兒進行調護,逐步減少發作次數。


曾鳳珊建議,家長可以在這種轉涼季節,用按摩油為小兒按摩頸後下源,即大概是定喘穴與肺俞穴(圖1),按摩至皮膚微紅,每周一至兩次;另外,亦可在緩解期透過食療,減少小兒哮喘發作機會,如參桃湯,材料包括黨參、核桃仁及生薑(圖2),各15克,用水煎30分鐘,這湯可以補益肺腎、增強正氣,可每周進食2至3次,但她強調對小兒病情有任何疑問,均應先諮詢專業意見。

adblk6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