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何超儀在訪問中透露丈夫陳子聰主動脈破裂,生命一度危在旦夕,幸而現時已闖過最大難關。雖然主動脈破裂並不算常見,但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家族遺傳主動脈疾病及馬凡氏綜合症等患者要特別小心,主動脈瘤患者更應定期接受檢查。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杰表示,「主動脈是心臟供血給全身動脈循環系統的主幹血管,也是身體中最大的動脈。而主動脈瘤是指主動脈出現局部性瘤樣擴張,並非癌症。它最常出現於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最常見於腎動脈以下),而肚臍以下的髂動脈瘤則較少見。」
可致嚴重內出血
正常來說,胸主動脈直徑為4厘米以下、腹主動脈約3厘米以下,若血管直徑超過各自的上限,就可定義為主動脈瘤。陳杰續指,「主動脈瘤破裂的風險因應其大小而不同,但當胸主動脈大於6厘米、腹主動脈大於5厘米,破裂的風險便很高。主動脈破裂可造成嚴重內出血,故死亡率很高,當中腹主動脈破裂的死亡率高達八至九成,即使透過外科手術修補,死亡率仍高達約五成。」
急性主動脈綜合症同樣致命
除了主動脈破裂,主動脈瘤亦有可能併發急性主動脈綜合症(包括主動脈撕裂、主動脈壁內血腫及主動脈穿透性潰瘍)。主動瘤破裂或急性主動脈綜合症患者可能出現急性劇烈胸痛、背痛、腹痛、放射痛至頸部、下巴或手臂,呼吸困難、頭暈、暈厥、冒汗、嘔心等徵狀,情況嚴重可出現休克、中風症狀、心跳驟停。惟主動脈破裂前未必有徵兆。陳杰續指,「發急性主動脈綜合症發病後可能併發心肌梗塞、心包積血填塞、腎衰竭、腸臟缺血梗死等,十分危險。」若患者出現徵狀務必即時叫救護車到急症室求醫。
預防手術阻破裂
治療方面,醫生首先會處方藥物控制血壓,急性主動脈瘤破裂或升主動脈撕裂(即升主動脈內膜撕裂、血液流到主動脈內膜和中膜之間),必須接受緊急手術以減低生命危險。醫生會視乎主動脈瘤或急性主動脈綜合症的解剖分型而決定進行外科手術修補血管,或採用微創血管內支架植入手術。陳杰認為,嚴重患者可考慮預防性手術,「目前國際指引建議,當主動脈瘤大於5.5厘米,可接受預防性手術防止主動脈破裂。部分高危患者(如馬凡氐綜合症、二葉主動脈瓣患者)可能需要於主動脈瘤大於4.5至5厘米時接受預防性手術。」
每半年篩查一次
主動脈瘤、急性主動脈撕裂的成因尚未明確,目前認為與遺傳、環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吸煙、動脈粥樣硬化、結締組織疾病(例如馬凡氏綜合症等)、感染(梅毒)、血管炎、主動脈疾病家族史、二葉主動脈瓣等。男性、高齡、慢性腎病、慢性肺病患者的風險也會較高。陳杰建議,「當腹主動脈瘤直徑≥4.5厘米(女性)及≥5厘米(男性)時,建議每6個月進行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篩查,避免病情惡化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