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6-24 16:00:00

專家敦促政府改善哮喘診斷與管理 追上治療哮喘的國際標準

資料由客戶提供

分享:
專家敦促政府改善哮喘診斷與管理 追上治療哮喘的國際標準

新冠疫情爆發,公營醫療系統需抽調大量資源應對,不少慢性疾病如哮喘因此被受忽視,令原本已相當嚴峻的服務問題,雪上加霜。呼吸系統科專科盧浩然醫生直言,現時公營醫療系統對哮喘管理明顯有所不足,不只是確診率偏低、欠缺醫療人員跟進,用藥政策更遠遠落後於國際標準。盧醫生解釋,現時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欠缺國際指引建議哮喘患者應使用的「皮質類固醇及福莫特羅」混合式吸入藥物(ICS-formoterol),而只提供短效氣管舒張劑(SABA),或會增加哮喘患者復發與死亡風險。

adblk6

公立醫院6成患者過份依賴SABA

全球哮喘防治倡議組織(GINA)自2019年開始建議,無論是甚麼程度的哮喘患者,都不要單獨使用SABA作治療。這建議有別於已沿用超過10年的舊方案,即對於病情較輕的哮喘患者,主要處方SABA即可。根據GINA當前的指南,對於輕度哮喘患者,不再建議單獨使用SABA作為即時治療,反而應配合吸入型類固醇(ICS)一起使用,故混合形的ICS-formoterol便成治療首選,舒張氣管之餘,同時有助控制發炎情況,能夠更有效減低哮喘發作風險與控制病情。可惜的是,香港仍然跟從GINA的舊方案,主要處方SABA予輕度哮喘患者。

盧醫生表示這種做法已落後於國際指引,「ICS-formoterol在醫管局《藥物名冊》屬專用藥物,只有專科醫生才可處方,因此普通科門診的醫生仍不能處方有關藥物,只能繼續處方SABA」。根據香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在普通科門診求醫的哮喘患者中,每年有接近6成患者會使用3枝或以上SABA,而超過3成的患者更達至11枝或以上;同一研究亦發現,如哮喘患者使用3枝或以上SABA,住院或死亡風險亦會相對提升,足以證明香港必須改善現有的哮喘管理方針。

在普通科門診求醫的哮喘患者中,每年有接近6成患者會使用3枝或以上SABA,而超過3成的患者更達至11枝或以上。

在普通科門診求醫的哮喘患者中,每年有接近6成患者會使用3枝或以上SABA,而超過3成的患者更達至11枝或以上。

有病不能檢測

據估算,現時全香港有約33萬名哮喘患者,然而官方的治療紀錄卻不足7萬人,確診率約20%,這代表大多哮喘患者都是直到情況嚴重、因緊急事故入院,才知曉自己患上哮喘,直接提升因哮喘而出現嚴重事故如死亡的風險。究其原因,主要是普通科門診的資源不足,沒有專責哮喘的醫護人員,同時亦缺乏肺功能測試儀器,加上疫情期間,一些涉及吹氣檢測的胸肺科檢查中心,因擔心散播新冠病毒而停止運作,令到普通科門診醫生,就算有所懷疑亦無從檢測;再加上香港市民對哮喘的意識比較薄弱,不少患者仍以為只有青年人才會有哮喘,又或覺得「咳嗽」只是小毛病,寧願以偏方處理也不求醫,這些都是令確診率變得低下的原因。

adblk7

善用各種資源

為解決以上問題,盧醫生以及所在的「香港哮喘管理關注工作小組」,均建議醫管局可參考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國家與地域,改善醫療政策,例如於普通科門診診所設立一站式的哮喘治療中心,甚至專門治療哮喘的診所,同時增設肺功能測試儀器,以及相關的傳染病防控設施培訓與招聘哮喘專責醫護人員,提高哮喘確診率;此外亦可參照內地、台灣與澳洲的做法,將ICS-formoterol納入當地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為通用藥物,無論是普通科及家庭醫生均可處方。如此香港才能追上國際指引,令病人可以在普通科門診,仍能得到最佳的藥物治療。

adblk8

現時社會上有不少醫療資源,有助於哮喘管理,如果特區政府能夠作牽頭人從新分配,往往能有更佳表現。盧醫生指,公私營協作是一個很好的出路,如政府能居中協調,將公立醫院部份哮喘患者,分流至使用率相對較低的私家醫院門診,即可令哮喘患者更早接受治療。與此同時,政府亦可善用現有的基層醫療網路,例如由社區的藥劑師或專業護士,指導及跟進哮喘患者的用藥方式與情況,都可以令本港的哮喘患者,得到更適切的治療。

呼吸系統科專科盧浩然醫生

呼吸系統科專科盧浩然醫生

adblk9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