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4-21 15:30:00

常吃香口膠恐攝入3萬塑膠微粒 增失智風險 醫生揭3大高危行為

分享:
常吃香口膠恐攝入3萬塑膠微粒 增失智風險 醫生揭3大高危行為

常吃香口膠恐攝入3萬塑膠微粒 增失智風險 醫生揭3大高危行為

攝入塑膠微粒也會增加失智風險?有醫生指出,如果經常嚼香口膠,一年恐攝入3萬塑膠微粒。有研究更發現塑膠微粒對大腦的長期影響,甚至會增加失智風險。醫生指出,有3大行為屬最高危。

吞下塑膠微粒3大行為

減重科醫生蕭捷健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根據一項刊登於《自然醫學》的研究,發現生前罹患失智症的人,其大腦中累積的塑膠微粒含量,比健康對照組高出3到6倍,有些案例甚至更高。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團隊利用熱裂解——氣相色譜質譜技術精準測量腦、肝、腎等器官中的塑膠含量,發現大腦是塑膠微粒累積濃度最高的器官。研究發現這些微粒主要聚集在血管壁和免疫細胞中,亦顯示,2024年逝世者腦中的塑膠量比2016年高約50%,顯示微粒累積情況可能愈來愈嚴重。

adblk6

蕭醫生指,這項發現反映出深入研究塑膠微粒對大腦的長期影響,與研究失智症藥物的重要性相當。而以下行為,亦會令攝入塑膠微粒:

1. 嚼香口膠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於2025初步研究顯示,咀嚼市面上常見的香口膠在前8分鐘內,約94%的塑膠微粒會脫落。平均每克口香糖釋放約100顆微粒,若你經常嚼口香糖,一年內可能不知不覺攝入超過三萬顆微粒。

2. 開瓶蓋、喝瓶裝水

  • 每次「打開」和「旋緊」瓶蓋的簡單動作,都會產生塑膠微粒。研究指出,瓶蓋和瓶口摩擦會產生約500顆微小塑膠碎片,當開關次數愈多,水中的微粒就愈多。更令人驚訝的是,支裝水中平均每公升竟然含有約24萬個塑膠顆粒。

3. 塑膠容器和包裝

  • 外賣杯或塗層紙杯在盛裝熱飲時,可能釋放微粒。塑膠砧板在切菜時也會刮下細小的塑膠碎屑,混入食材中。

蕭醫生表示,雖然研究令人擔憂,但它們提醒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行為都可能不經意間攝入塑膠微粒。與其等待政府立法或外部干預,不如從今天起,開始減少塑膠使用,保護我們的健康。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