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04-13 20:00:00

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中大研究:照內鏡非愈快愈好

分享:
以往醫學界普遍認為,愈早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進行內鏡檢查,治療效果便愈好。不過最近中大在《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一項研究卻顛覆了這個假設。(互聯網圖片)

以往醫學界普遍認為,愈早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進行內鏡檢查,治療效果便愈好。不過最近中大在《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一項研究卻顛覆了這個假設。(互聯網圖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其中一種最常見急症,一般症狀包括嘔血、黑糞或兩者情況皆出現。醫護人員可透過進行內鏡檢查找到出血源頭,並對慣性出血的病變組織進行止血治療,以減低再出血的風險和施行手術的需要。以往醫學界普遍認為,愈早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進行內鏡檢查,治療效果便愈好。不過最近中大在《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一項研究卻顛覆了這個假設,表明有明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狀,並於接受消化科診症後6小時內進行緊急內鏡檢查的患者,與於診症後6至24小時內進行內鏡檢查的患者比較,不論死亡或再出血的風險都沒有降低。

adblk6

領導研究,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兼姚連生外科講座教授劉潤皇教授的團隊,在2012年至2018年期間,將516名再出血或死亡風險較高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兩組患者分別於接受診症後6小時內,或6至24小時進行內鏡檢查,結果發現30日內死亡率分別為8.9%和6.6%;30日內再出血率分別為10.9%和7.8%,兩組患者的死亡率與再出血率並無明顯差別。

劉潤皇教授補充,「在診症後6至24小時內進行內鏡檢查的患者,由於他們在檢查前等待的時間較長,並接受了較長時間的胃酸抑制治療,令反覆出血的潰瘍數量減少。由此可見,在內鏡檢查前抑制胃酸有助減少對內鏡治療的需求。」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兼姚連生外科講座教授劉潤皇教授。(CUHK)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兼姚連生外科講座教授劉潤皇教授。(CUHK)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