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病」)是本港第8號殺手疾病,而目前有約6,000名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須接受長期氧氣治療,外出時須戴上俗稱「貓鬚」的氧氣喉,及帶備手提氧氣裝置輔助,惟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遇上困難。
香港胸肺學會會長易國生表示,氧氣治療有助慢阻肺病患者呼吸、提高活動能力及存活率,患者外出時須配戴氧氣喉及手提氧氣瓶或手提製氧機。但容易被誤當具傳染性或危險性,遭受歧視,故該會期望提高公眾對慢阻肺病的認識。
另外,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會長吳振江表示,部分患者或因手提氧氣裝置過重,體力不勝負荷,加上欠缺社區配套協助出入,如因法例所限,不可攜帶氧氣瓶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令患者有寸步難行的感覺,減低外出的信心和動力,冀社會加強配套,協助鼓勵患者出外,既可延緩身體和肺功能退化,又可增強自信,令患者享有美好的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