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嗝、眼矇 可能是視神經脊髓炎?
打嗝、眼矇、作嘔等,看似小問題,一般多休息就可回復正常,但這些也有可能是罕見病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的症狀,而且病情容易反覆發作,引致失明、癱瘓,甚至死亡。因此,治療目標首要減低復發風險,避免致殘致命的後遺症。
香港腦神經免疫學會副主席李志仁醫生指,NMOSD是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會錯誤攻擊正常細胞,損害視覺神經、腦脊髓神經及腦幹等地方,若中樞神經受損便很難復原。患者絕大部分為女性,30至50歲屬高危,本港約有數百名患者。」

若無適當治療,5年內半數患者行動須協助。
徵狀易混淆
除了打嗝、眼矇、作嘔,視乎哪些神經受損,患者會出現不同徵狀,例如視神經受損會引致視野缺損、影像變色、眼痛;腦幹受損會平衡力變差;脊髓神經受損則會手腳麻痺、刺痛痕癢、無力甚至癱瘓、大小便障礙等。李志仁認為,「病徵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即使盡早求醫,也未必可即時確診。」確診需要透過磁力共振(MRI)檢查腦部、視神經及脊髓神經的發炎和受損情況,並抽血檢驗AQP4抗體,約八成患者會呈陽性,「為排除其他疾病,也會做脊髓液檢查。」
復發率極高
NMOSD最可怕的是,患者的5年復發率高達94%,1年復發率也有約70%;接近一半患者兩年內復發最少一次,復發間距中位數約為10.6個月。每次復發都會為患者帶來不可逆轉的嚴重傷害,若沒有適當治療,於5年內四至六成患者一邊眼失去視力、一半患者行動須協助,如用拐杖、坐輪椅等,又要經常進出醫院,以致逾四成患者出現抑鬱症。

(左起)陳寶婷、李志仁、NMOSD照顧者Connie及患者Peggy。
生物製劑有效預防
治療NMOSD最主要分為制止發炎的短期治療,及預防復發的長期治療。李志仁解釋,「為減少對患者神經的損害,急性治療會採用高劑量類固醇、血漿置換、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方式,抑制或洗走發炎因子和抗體。」長期治療傳統上會使用口服類固醇、口服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或CD20單株抗體控病,惟仍有不少患者復發。「近年有新型生物製劑出現,適用於AQP4抗體陽性成年患者。補體抑制劑在臨床研究中可大減98.6%復發率;而IL-6抑制劑則與CD20單株抗體效果相近,與其他免疫抑制劑合用,可降62%復發風險,只有約20%患者復發。及早使用生物製劑,可大大減低高劑量類固醇的副作用,以及血漿置換帶來的風險。惟新藥價錢比較昂貴。」
設立專門診所
即將召開的藥物委員會會議,並未就NMOSD防復發新藥納入議程,香港視神經脊髓炎協會主席陳寶婷希望當局可正視患者情況,盡快將防復發新藥引入藥物名冊,「同時希望可設立NMOSD專門診所,讓腦神經免疫科及眼神經科醫生集中醫治病患,有利累積臨床經驗及統一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