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01-09 04:30:22
日報

找出ALS病理機制 助研發治療方法

分享: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LS

患者控制肌肉的神經元死亡,導致肌肉無力,影響活動能力。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又稱漸凍人症)是運動神經細胞疾病(MNS)的一種,患者會逐漸喪失肌肉控制能力,暫仍是不治之症。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及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團隊最近找出其病理機制,有助將來的藥物治療研發。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浩然表示,肌肉的收縮需要神經細胞去控制,當ALS患者的肌肉神經細胞死亡,肌肉便不能發力,可影響上肢、下肢,甚至言語肌,造成行動不便、無力、言語不清等徵狀,後期會失去自理能力,甚至出現呼吸衰竭等。

adblk6

影響神經元功能

漸凍人症可因為不同的基因變異而引發,其中一個基因為C9ORF72,約佔遺傳性ALS四至五成個案。研究團隊發現,這類型的患者細胞中出現RNA聚集體,這些聚集體會吸引轉錄因子YY1蛋白而影響其分布的平均性,這種紊亂繼而降低了YY1目標基因的Fuzzy表達。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陳哲凡博士續指,「Fuzzy表達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神經元的功能和生存,而患者Fuzzy表達下降的結果是激活了Wnt/β-catenin訊號通路,最終令神經元死亡。」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LS

(前排左起)香港肌健協會會長呂文林、胡先生、患者施先生;(後排左起)陳哲凡、陳浩然、蘇美英。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LS

部分患者須靠呼吸機才能生存。

藥物研發中

陳浩然認為,是次研究結果為漸凍人症的病理過程提供新的理解,亦揭示了Wnt/β-catenin訊號通路或能成為治療漸凍人症的新靶點。「另一方面,目前團隊亦正研發治療ALS藥物,在細胞和果蠅實驗中,藥物能夠與具有神經毒性的物質結合,並減低其毒性。下一步期望能夠在小鼠或者靈長類動物中作出安全測試。」

漸凍人症資料庫

香港肌健協會早前建立了香港首個漸凍人症資料庫,患者平均於55.4歲發病,而確診平均需時11.3個月,並多達三分二人惡化至嚴重殘疾,存活期中位數約9個月。註冊社工蘇美英指出,「漸凍人症未有療效顯著藥物,病情也未能逆轉,故紓緩病徵、減少併發症及維持生活質素是主要治療目標。可是,幫助患者緩解氣道梗塞、協助鍛煉肺部的咳痰機,以及預防肢體變形和協助步行的碳纖維腳托都所費不菲,並非每個患者可負擔。希望政府可以幫助患者提供適切治療之外,在治療資助方面也留意患者的疾病相關開支,降低有關門檻。」

adblk7

開心生活延緩惡化

患者胡先生患上漸凍人症逾10年,現時右手能正常活動,說話不流利,但毋須呼吸機協助。他表示正使用的輪椅價格高逾6萬港元,如沒有資助的話根本不能負擔。自從有輪椅之後,胡先生就可以外出做復康訓練和做義工探訪同路人,現已探訪逾100人。他對有新藥正在研發感到鼓舞,讓患者有多一個希望,亦寄語同路人,「生活要開心地過,心情好一點,也可減慢疾病惡化。」

入App免費拎23大商場蛇年利是封

入App免費拎23大商場蛇年利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