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7-19 05:15:00

提升精神健康 抗逆力

分享:

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早於2009年已就全港疑似抑鬱症及有潛在自殺想法的市民作調查,最新一輪調查正值市民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期間,結果發現香港市民身心情緒受到莫大影響,有9.1%人疑似抑鬱症,較佔中期間的5.3%高出近一倍。

面對情緒不安的朋友,注意不要否定她的心情,著重聆聽和陪伴。

面對情緒不安的朋友,注意不要否定她的心情,著重聆聽和陪伴。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坦言社會已出現「精神健康疫症」。不想受感染,就要提升精神健康抗疫力。新生精神康復會臨床心理學家鄧亮瀅指出,面對逆境帶來的負面情緒時,要先梳理好自己內心情緒,察覺自己的問題,從日常生活中找方法紓緩。

adblk6

網絡消息帶來負面情緒
網絡世界讓大家足不出戶,都可以緊貼《逃犯條例》事態發展,或令人時而感到憤怒,時而感到內疚,情緒一下子難以平復。可是,香港教育沒有教大家如何處理情緒,甚至認為「放負」是一種忌諱。鄧亮瀅表示,「香港人很容易會否定或壓抑自己的情緒,認為自己不應該將憤怒、不安甚至哭泣表現出來,令情緒不能表達或釋放。」

維持生活習慣
鄧亮瀅認為,當激動和負面情緒膨脹時,應細心留意自己的心理狀態,如哀傷情緒加劇就要停一停,退一步從客觀角度想,亦可以抽身做一些令自己放鬆的事情,「隨自己的興趣出發,如聽音樂、煮餐飯,甚至到戶外散步,都有幫助紓緩情緒。」維持生活日常,讓步伐輕鬆,也是保持精神健康的方法,例如平時隔周會看電影、見見好友家人,「愈是心情差,愈要維持這些有助梳理情緒的活動,絕不能連休息和滋養身心靈的時光都沒有。」

安慰身邊人
當發現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情緒低落,想伸出援手幫忙前,其實最重要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鄧亮瀅認為聆聽和陪伴十分重要,「聆聽時不要否定對方的情緒和意見,理解他們的感受才能讓他們釋放積壓在心中的負面情緒。很多人常會打斷需要安慰人士的說話,自己又發表一番理論,會令對方難以釋放情緒。」雖未必同意對方意見,但可從對方角度理解和體諒其感受和處境,拍拍肩膊、握握手都是表示關懷和理解的身體語言。鄧亮瀅指如發覺自己或身邊人的負面情緒不受控,又處理不來,還是盡快找專業人士幫忙,致電心理支援熱線都是方法之一。

adblk7

日常紓壓方法
情緒健康與身體狀態相互關連,長期情緒不穩對身體亦有影響,鄧亮瀅建議多做運動,可以調適情緒,「如做到世衛建議每星期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最理想,毋須規限哪種運動,到公園散步、打羽毛球、游水均可,亦可以隔天做一小時,或逢星期六做運動,只需隨自己能力和喜好。」

每天花幾分鐘給自己靜下來,即使只是坐在椅子上,讓雙腳掌緊貼地面的「著陸」練習(https://www.nlpra.org.hk/tc/pnp/feature-topics#wellbeing ),都可以安定心神,亦可透過靜觀練習,留意自己的身體感覺、想法、情緒和周遭事物,有助減少壓力和焦慮。

adblk8
鄧亮瀅指運動有助調適情緒,保持身心健康。

鄧亮瀅指運動有助調適情緒,保持身心健康。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