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6-24 04:29:22
日報

新冠疫苗|疫苗增關注 助尋隱性冠心病

分享:
疫苗增關注 助尋隱性冠心病

疫苗增關注 助尋隱性冠心病

疫情關係,2020年港大研究指港人即使有心臟病發徵狀卻延遲求醫,但本地調查發覺2021年心血管造影檢查個案止跌回升,疫苗效應是原因之一;另有43%醫生發現逾半數接受檢查人士的心血管造影結果異常,值得關注。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穎思表示,當出現疑似心臟病徵狀,應向普通科門診求助,醫生將評估患者病徵、家族病史及高危因素判斷是否需要轉介至專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出現典型徵狀的高風險患者,可考慮直接做心導管檢查,如發現問題能夠即時通波仔和植入支架。」

adblk6
陳穎思,張志偉

陳穎思(左)及張志偉(右)。

非入侵檢查心血管

若只屬中風險,又或病徵並非典型,可以先做非入侵性檢查。放射科專科醫生張志偉續指,「電腦掃描冠狀動脈造影(CTCA)屬第一線檢查,10秒內便可檢測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以及粥樣硬化斑塊程度;如結果『踩界』,有中度狹窄但未知有否影響血流量,就需要心臟磁力共振掃描(CMR)作判斷。」CMR較易觀察心臟肌肉組織病變,也可同時檢測心肌的收縮力。

adblk7
冠心病

揪出冠心病患者

一項關於心臟造影檢查趨勢的調查,收集了80名心臟科及46名放射科醫生的臨床觀察數據,結果發現大部分醫生認為心導管檢查、CTCA及CMR個案均有上升,普遍增幅為一至三成。CTCA當中主要轉介檢查的原因是胸痛及疫苗相關,而CMR則為心臟衰竭和疫苗相關。陳穎思稱,「不少市民擔心心臟情況是否適合接種疫苗,又或接種疫苗後感到胸口不適而求診。對心血管病的警覺性提高是好事,有助及早發現控制病情。」

至於檢查結果,有43%醫生反映半數以上CTCA結果異常,當中多為血管輕度至中度狹窄,可透過藥物和控制風險因素處理;另有87%心臟科專科醫生指中度至嚴重冠心病患者中,逾半為新確診人士。「建議30歲以上人士定期檢查血壓和膽固醇,及早預防心血管疾病。」

疫苗

不少人因為接種疫苗而檢查心臟。

AI加快分析數據

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正廣泛地應用於心臟造影的相關研究上,除幫助篩選合適數據、加快處理數據速度外,最重要是可以找出肉眼看不到的資訊。張志偉解釋,「英國生物庫一項涉及10萬人CMR檢查數據的大型研究中,AI可從心臟形態資訊與不同的遺傳基因表達配對,預測未來心臟衰竭風險。如研究成果將來能夠臨床應用,可助醫生掌握患者病情並規劃治療方案。」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