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4-06-18 04:30:27
日報

消炎殺蟲 助控玫瑰痤瘡

分享:
玫瑰痤瘡

消炎殺蟲 助控玫瑰痤瘡

全球多達10%人口患上玫瑰痤瘡,引致經常面紅紅、出丘疹,甚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及影響心理健康。原來成因之一有可能是面上太多毛囊蠕型蟎蟲,而且數目是一般健康人士的15至18倍,故治療上「殺蟲」也是重要的一環。

 皮膚科專科醫生劉安祥表示,玫瑰痤瘡患者主要為30歲或以上女性,不過男性患者數目可能被低估,因為男士未必重視外觀問題,「患者面部可能會出現泛紅、紅斑,又或有丘疹膿皰,也可同時出現,情況嚴重可致酒渣鼻、眼睛發紅發炎、刺痛灼熱。」

玫瑰痤瘡

大部分人面上都有蠕型蟎蟲,不過玫瑰痤瘡患者的蟎蟲密度高得多。

影響心血管健康

不少人以為玫瑰痤瘡只影響外觀,其實還可以影響心血管及心理健康。研究發現,玫瑰痤瘡患者的發炎指數及發炎因子比皮膚健康人士為高,於是增加高膽固醇、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糖尿病及動脈狹窄的風險。劉安祥續指,「由於玫瑰痤瘡出現在臉部容易察覺,相比其他皮膚問題有機會被衣服遮蓋,心理影響會較大,逾三成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問題。」

刺激毛囊和皮膚

現時醫學界對玫瑰痤瘡的成因並未有定案,不過估計與遺傳、神經血管功能失調、免疫系統失調,以及紫外線、壓力、高溫、毛囊蠕型蟎蟲等其他因素有關係。劉安祥指出,「毛囊蠕型蟎蟲以皮膚上的油脂為生,有控油作用。大部分人皮膚上都可找到牠們,尤其在頰、鼻、額頭位置,當免疫力下降,毛囊蠕型蟎蟲的數量就會上升;而牠們不停吸啜油脂,亦會刺激毛囊和皮膚。」
 

Ad Block
玫瑰痤瘡

李小姐(左)及劉安祥(右)。

殺蟲同時消炎

傳統上治療玫塊痤瘡,會使用外用抗生素合併口服抗生素,72%患者症狀改善八成,情況理想,惟毛囊蠕型蟎蟲的密度只下降約30%,而一旦停藥,症狀便會反彈。有研究比較外用抗寄生蟲藥及外用抗生素,用藥兩個月後發現毛囊蠕型蟎蟲數量降幅分別為70%及23%,臨床症狀改善效果相若。另一研究亦發現,雙效外用抗寄生藥比消炎藥物可減少的發炎性病變位置更多(83% vs 73.7%),毛囊蠕型蟎蟲密度下降達99.1%。

做好皮膚護理

3年前李小姐因面部敏感發紅、嚴重暗瘡及皮膚發炎求診,醫生診斷為玫瑰痤瘡。醫生處方了抗敏感藥、抗生素及消炎藥,但用藥初期病情反覆。李小姐直言病情令生活大為不便,每天要花額外時間潔面及處理膿瘡;天氣轉會面腫;化妝亦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即使外遊也不想拍照。堅持治療兩年後,病情終於漸趨穩定,生活質素大大改善。

劉安祥提醒,患者須做好皮膚護理,應用pH值中性或弱酸性清潔用品洗面,勿用熱水、冷水、爽膚水或含顆粒的去角質用品;並著重保濕,但要避免含香料、尿素的產品;必須做防曬措施;化妝亦要避開含螢光粉的化妝品及海綿類化妝用具。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