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形態的改變,血管栓塞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逐漸上升,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指出,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造成全球約1,730萬人死亡,佔全球總死亡人數三成。動脈栓塞發生時症狀來得快速且緊急,如中風或是心肌梗塞;而靜脈栓塞則是會出現水腫、痠痛狀況,若不去理會,則可能面臨截肢,甚至引起致命的肺栓塞。
靜脈栓塞的危險因子每個人都可能會有!
血管栓塞分為動脈和靜脈兩大類,動脈方面,中風、心肌梗塞最常見,尤其是男性更容易受影響。55歲以上女性和45歲以上男性為高風險族群,若伴隨慢性疾病、家族病史、吸煙、肥胖等因素,則有更高的血管栓塞風險。靜脈方面,年齡、遺傳性凝血因子異常、避孕藥使用、長期久站久坐、臥床休息等狀況都可能導致靜脈栓塞。
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心血管外科黃振銘醫生指出,不同於動脈栓塞,靜脈栓塞的症狀大多數人都認為一定有腳部水腫的症狀,但實際上,腳部水腫僅佔症狀中的百分之四十,其他更常見的症狀為腳部沉重感、臀部痠痛、下腹疼痛等,這種情況往往被誤解為神經問題,而不是靜脈栓塞,因此延誤治療。
黃振銘醫生進一步指出,深層靜脈栓塞若未及時治療,會導致肺栓塞,恐造成心臟功能異常,死亡率更高達百分之三十。
目前臨床上深層靜脈栓塞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建議大部分病患會先使用抗凝血劑,如效果欠佳,則使用血栓溶解劑,如情況尚為好轉或是急性復發,可能就是髂骨靜脈壓迫症候群,就需要支架介入治療。深層靜脈栓塞支架治療為一種微創手術,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優點是短時間內可出院,並降低患者病灶出血的機率。
醫籲別輕忽髂骨靜脈壓迫症候群
人在年輕時,由於動脈還保持較高的彈性,可能對於血管系統的變化較不敏感。但隨著年歲漸長,血管的鈣化程度增加,導致動脈鈣化,壓迫靜脈血管。動脈的鈣化會使血流變得緩慢進而產生血塊,這就是髂骨靜脈壓迫症候群。
黃振銘醫生分享,一位 90歲的傅婆婆,因左腳水腫就診,經醫生問診後才回憶起近期也有臀部痠痛、下腹疼痛的問題,最終診斷為深層靜脈血栓。經藥物治療,溶血栓後仍有陳舊性血栓問題,這種情況即為髂骨靜脈壓迫症候群,需放置靜脈血管支架,利用支架將無法移除的陳舊血塊撐起,使血液可以順利流動至心臟,目前治療後已3年沒有復發,恢復相當的好。
健康生活才能降低血管栓塞風險
髂骨靜脈壓迫症候群為一種難以避免的老化現象,但對於一般人,仍可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來降低血管栓塞的風險。黃振銘醫生說;除了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且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也可以使用具有壓力值標示醫療用壓力襪來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腿部腫脹。飲食方面,多喝水以保持血液流動,飲食盡量少油少鹽,避免成為三高族群,最重要的是定期健康檢查,才能夠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制訂有效的預防措施才能奠定健康基礎。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