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1-14 04:30:21
日報

港大研發人類呼吸道類器官模型 助破解HRV-C

分享:
人類鼻病毒HRV

港大研發人類呼吸道類器官模型 助破解HRV-C

人類鼻病毒(HRV)是引致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體,當中的HRV-C血清型,由2006年發現至令並未能成功培養。港大醫學院最新研發出「人類呼吸道類器官模型」,終能成功繁殖該病毒,有助研發相關藥物以及疫苗。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及臨床教授杜啟泓表示,人類鼻病毒雖然常見,但也不可輕視,「過往在深切治療部的經驗中,在不少患者身上發現HRV,部分是導致肺炎,又或哮喘、慢阻肺病發作或變差之外,也有部分是由於病毒引致抽筋、糖尿病變差或心臟衰竭而入院,不能忽視。」

人類鼻病毒HRV

(左起)李存、周婕、杜啟泓。

感染HRV-C症狀較嚴重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周婕續指,HRV感染約佔通感冒個案四成,「HRV有超過160種血清型,分A、B、C三大類型,其中HRV-C更易引起嚴重症狀。」常規的呼吸道病毒研究,會將病毒由鼻拭子中分離,並於常規「細胞系」中繁殖病毒,用於開發抗體、疫苗,惟HRV-C並不能以此法繁殖,於是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就開發出人類呼吸道類器官模型。

模擬整個呼吸道

類器官是在體外培育的三維立體細胞集群,具有自我更新和自組織的能力,並且擁有與來源組織相似的結構和功能。該人類呼吸道類器官模型包括了鼻黏膜類器官、氣道類器官及肺泡類器官,能模擬整個呼吸道上皮部分,而且可穩定維持6至12個月,成為研究呼吸系統疾病、疫苗及藥物研發、毒性評估等的理想工具。
 

adblk6
人類鼻病毒HRV

研究團隊預計5至10年後可研發出HRV-C疫苗。

成功培殖HRV-C

研究團隊成功利用人類呼吸道類器官模型作HRV-C培養,並找出病毒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周婕解釋,鼻黏膜類器官及氣道類器官均有效從臨床樣本中分離出HRV-C,成功率達89%。鼻黏膜類器官在沒有干預下可實現HRV-C連續傳代培養;而氣道類器官則需要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免疫功能才可。「此外,鼻黏膜類器官比氣道類器官較易受HRV-C感染,或源於氣道類器官有更強的先天免疫反應。」

下一步研究HRV-C抗原

團隊透過人類呼吸道類器官模型,亦發現了阻斷HRV-C的CDHR3受體,能夠抑制病毒複製,而現有藥物魯匹那韋及伊曲康唑可抑制HRV-A及HRV-C的複製,對後者效果較佳。杜啟泓指出,「這表明人類呼吸道類器官模型能用於抗體阻斷及藥物篩選的研究。就是次發現,藥物對細胞有效,而是否對人體有效就需要進一步研究,亦希望可找出更有效對抗HRV-A的藥物。」周婕指下一步或會利用人工智能幫助設計HRV-C抗原的基礎研究,並希望與其他國家研究團隊共同開發疫苗。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研究)李存博士補充,「我們會先針對HRV-C研發疫苗,之後再找所有HRV的共通靶點,設計通用的疫苗。」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