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一般有藥可治,但因難以根除而令患者日常生活以至整個人生備受困擾,濕疹便是香港較常見的皮膚病,每5人便有1人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嚴重的皮膚病會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反覆發病或會增加患者的壓力及負面情緒,甚至產生自殺傾向。患者需積極面對濕疹,多種新型治療方案可助患者解決切膚之痛,令人生重拾正軌。
濕疹成因與基因變異有關
濕疹成因眾多,但相信與部分基因變異誘發皮膚炎症有關,也會受遺傳影響,患有過敏性鼻炎(鼻敏感)和哮喘的人亦較大機會患上濕疹。另外,居住環境有較多污染物、化學物或致敏原、情緒抑鬱、吸煙、氣候變化、荷爾蒙失調等,均可能誘發濕疹。
正向思維助改善病情
濕疹治療會視乎病情嚴重程度而決定。較輕微的醫生會處方外用藥物如類固醇藥膏、非類固醇藥膏、PDE4抑制劑等,並須著重皮膚保濕;若療效不顯著或病情已踏入中期,醫生便會考慮全身性治療如光照療法、口服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注射等。濕疹治療的研究近年快速發展,新一代藥物及生物製劑相繼推出,療效顯著,副作用較少,而且部分亦開始在港應用,為中度至重度濕疹患者帶來治療新方向。
濕疹引致的嚴重痕癢會妨礙睡眠,打擊精神狀態,以至影響工作和社交,反覆發病或增加患者的壓力及負面情緒。因此,所有皮膚病患者應保持正向思維,不妨多與醫護團隊溝通、和病友交流,有利改善病情。
撒瑪利亞基金資助濕疹生物製劑
皮膚病的切膚之痛,只有患者才能體會。香港銀屑病友會主席黎慶坤本身患皮膚病多年,他表示不少皮膚病屬於長期病症,十分令人困擾,導致部分患者情緒抑鬱,甚至萌生自殺念頭。「我知道最新的生物製劑治療皮膚病效果不錯,副作用較少,我認識以生物製劑治療銀屑病的病友中,七至八成病情都有改善,更可以穿短褲、去游水,心情都輕鬆了。不過在皮膚科需要先試服至少兩種內用藥物,每種試一段時間無效後才獲批轉用生物製劑治療,在這漫長日子裡患者仍要不斷忍受切膚之痛,十分煎熬。」
黎慶坤估計現時香港有十多萬名中度至嚴重皮膚病患者,輪候轉介衞生署皮膚科差不多要等三年,再等試藥無效後才轉介尤德醫院採用生物製劑治療,並可申請撒瑪利亞基金資助藥費,基金會按照合資格申請者的經濟情況作出全數或部分資助。2021年底,該基金已將異位性皮膚炎納入資助範圍,幫助有經濟困難的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雖然有機會獲得瑪利亞基金資助生物製劑藥費,黎慶坤仍希望衞生署皮膚科能降低門檻及輪侯時間,幫助更多有需要的皮膚病患者。
皮膚科覆診預備小貼士
1. 準備詳細的病歷,包括用過的藥物名稱;
2. 為發病患處拍照,以記錄不同的週期變化;
3. 記錄使用不同藥物後的效果;
4. 病情若突然轉差,可嘗試詢問當值護士可否排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