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港和父母度歲,突然察覺兩老明顯矮了?小心他們有可能患上骨質疏鬆!香港港安醫院—荃灣骨科顧問醫生霍偉明提醒,為人子女及照顧者,當發現長者出現以下4大警兆,必須及早求醫。
4大警兆
霍偉明指,第一個警兆是身高比年輕時矮了超過4公分或以上,「年紀大脊椎及肌肉難免出現些自然退化,以致身高比年輕時有點『縮水』,只要不超過1英寸也屬正常。惟過4公分或以上,就值得懷疑是骨質疏鬆的早期跡象之一。」其次是經常感到腰背或單側盆骨疼痛;第三項是突然有駝背;第四是背貼牆站立時,「後尾枕」(又稱後腦勺)貼不到牆壁或距離多於3公分,又或肋骨下緣與盆骨相距少於2公分,均有可能是骨質疏鬆導致胸椎壓迫性骨折。
嚴重骨折或要做手術
確診骨質疏鬆後一般以藥物治療為先,如出現嚴重骨折或要做手術。霍偉明解釋,「藥物治療可分為口服和針劑。現時本地多以雙膦酸鹽類藥物為口服藥,針劑則主要是仿保骨素經皮下注射針劑。」醫生會因應患者情況而建議使用哪一種藥物。兩種藥均具有抗骨流失功能,並可幫助骨質密度持續改善,以及減低脆性骨折的機率。不過由於兩者均會某程度對骨骼的新陳代謝有一定影響,開始骨質疏鬆藥物療程前,患者必須先檢查牙齒,因為如開始療程後出現蛀牙,或要拔牙,就會容易因傷口難以愈合而增加顎骨壞死的風險。
負重運動延緩惡化
負重運動看似未必適合長者?霍偉明表示,骨質疏鬆長者只要在沒有關節疼痛、骨折,或其他身體不適的情況之下,均可進行適量的低至中強度運動,「尤其是一些負重運動,亦即是需要骨骼和肌肉去抗衡地心引力的運動,進行時可使骨骼承受身體或其他額外的壓力,從而刺激造骨細胞活躍起來。」
負重運動不一定是去健身室操器械,霍偉明指,其實平日一些簡單又方便的負重鍛煉,骨質疏鬆長者也易上手,「例如站起來做一些太極動作、沿微斜的路慢慢往上行、急步行或慢跑。」另也可在家中一邊看電視,一邊兩手按穩牆壁或扶好穩固的座椅,然後兩腿一起踮起腳尖或輪流稍提起腳,10次為1組,可做3組,每組之間可小休1至2分鐘。
利用水樽做簡單訓練
此外,亦可以利用倒入了500毫升水(即約1磅)的水樽代替啞鈴做小鍛煉。兩手各持注滿水及已把水蓋扭緊的水樽(建議可選擇樽身較窄的),兩腿分開至肩膀距離站立,然後兩手慢慢提起等數秒再一起放下,做5至10下不等,另亦可按自己情況左右手輪流做這動作。
以上這些簡易的負重運動建議可每星期3至5次,每次約20至30分鐘。天氣好時可選擇到戶外如公園等做運動,可同時照陽光吸收維他命D。另外,在家做運動要有足夠空間伸展四肢,周遭不能有太多雜物,並要有足夠照明不能太昏暗,以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