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成年人殘障的主要原因之一,逾八成患者曾經歷偏癱(一邊身癱瘓),近半數人甚至永久殘障。幫助患者重建運動功能是復康的一大目標,香港理工大學研發出「智雲行健步儀」,有效糾正足下垂及足內翻問題,改善步姿及走路平衡。
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博士表示,香港中風患者面對的挑戰是治療師少,住院期短,「患者住院一個月便要出院,之後一周兩次物理治療,對於中風復康並不足夠,他們需要每天訓練;而且患者出院後與醫生的溝通未必足夠,或影響治療方案的連貫性。」
小腿肌力難恢復
當中風患者出現偏癱時,身體容易出現代償,即過度依賴健全的一邊,又或多用近端的肌肉取代遠端肌肉功能。胡曉翎解釋,「因此患者步行時會出現左右兩邊一高一低的不平衡情況,而且會借助大腿力量將小腿往前擺,小腿無力,並出現足下垂和足內翻的復康樽頸;而使用傳統足踝矯形器反會令肌肉萎縮,無法回復患側肌肉自主功能。」
偵測步姿提醒糾正
理大研發的智雲行健步儀結合了外骨骼、柔性人工氣動肌肉、震動觸覺回饋及神經電刺激功能,幫助糾正足下垂及足內翻。智雲行健步儀在腳底設有數個壓力感應器,能夠偵測步行的狀態,如腳跟剛著地時,健步儀的柔性人工氣動肌肉便會充氣幫助支撐腳踝避免足內翻;而腳要向前蹬時,健足儀會刺激小腿後方腓腸肌收縮,做出蹬的動作;到腳離地的時候,則會刺激脛骨前肌收縮,腳掌背屈避免絆倒和足下垂。若患者動作欠佳,健步儀會在腳離地時作出震動提醒,讓患者主動糾正步姿,下一步行得更好。
遙距監測復康進度
智雲行健步儀可透過手機App記錄患者復康進度,即使沒有治療師在場,患者也知道自己是否做得好、有沒有進步,可提升治療參與度和療效。胡曉翎續指,「患者之間更可以配對訓練進程,在復康路結伴同行,互相支持;治療師也可遙距監察患者進度。」健步儀重量只有400克,使用一枚9V電池就可連續使用4小時,適合患者在家或戶外自行做復康訓練,加快回復運動功能。
九成人解決足內翻
研發團隊研究發現,採用智雲行健步儀比起只用傳統機械外力裝置的復康療效提升40%;而12名參與臨床研究的中風患者中,在完成20節、每節1.5小時的訓練之後,九成以上患者糾正了足內翻問題,腳掌背屈的角度由5度進步至10度(正常人約15度)。胡曉翎指出,患者出院之後、能夠自行站立之時,就是使用智雲行健步儀的最好時機,及早介入有助最大程度的康復。研究團隊未來將進行更大型臨床研究,收集更多數據以作出個人化的精準療程設計。預計智雲行健步儀可於明年正式推出,幫助更多中風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