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統計月刊》指出,男性和女性首次結婚時的年齡中位數,分別從1991年的29.1歲和26.2歲,上升至2020年的31.9歲和30.4歲,代表愈來愈多男女晚婚之餘,女性也陷入成為高齡產婦的困境。婦產科專科醫生黃慧儀指出,夫婦在一年內努力行房仍無法懷孕的話,便定義為不育,應盡快求醫,找出原因,切勿蹉跎。
很多丈夫以為不育問題全在於女方,黃慧儀指其實1/3不育成因來自男性,1/3是來自女性,其餘才是雙方皆有問題,或是原因不明。男性或因先天問題如睾丸無法製造精子導致無精子症,或是日常生活如經常飲酒、吸煙、承受巨大壓力或睡眠不足等,影響精子質素及數量。至於雙方問題包括心理壓力引致性行為障礙等,都是不育常見原因。
卵子質量隨年紀下降
女性不育原因眾多,其一是卵子質量問題。女性由出生起身體已齊備這一輩子所需要的卵子;踏入青春期後,除了每次來經時會排走一粒卵子,亦有部分卵子自然流失,到了30至35歲流失得更多。直至40歲,僅存的卵子更是所餘無幾,與此同時,卵子質量亦會隨年紀增加而下降,引致生育困難。因此俗語所說「有仔趁嫩生」,絕對有科學根據。
多種疾病可致不育
黃慧儀表示內分泌失調也有機會引致不育。因內分泌失調可導致沒有排卵、或「四季經」或一年來經一次導致難以成孕。最常見是卵巢多囊症,其他原因可以是甲狀腺疾病或催乳激素失調。此外,盆腔結構性問題及輸卵管閉塞也會引致不育。例如子宮內膜異位(常見如:朱古力瘤),或曾經做過盆腔手術、患上盆腔炎,甚至宮外孕等。如女性先天有心形子宮或單角子宮,或後天原因例如子宮肌瘤,可影響胚胎著床,導致不育。
及早制訂生育計劃
通過適當治療去處理上述病因,能夠提高懷孕機會;然而年齡上升影響卵子的質素和數量,則無法逆轉。因此,已婚但未計劃生育婦女,或是單身女性,可考慮預先雪卵,日後便可有兩手準備。「兩年前,一名34歲的輸卵管堵塞女病人,因疫情與丈夫分隔兩地,故她決定先在香港雪卵,兩年後待丈夫回港,便把精子交予診所進行試管嬰兒,結果很快成孕,目前胎兒情況穩定。」黃慧儀強調,女性並非年過40歲後便無法生育,如能及早治療不育問題,或是提早雪卵,便可擁有較年輕及健康的卵子,增加成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