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人生活緊張,工作繁忙,食無定時,容易出現胃腸道的問題。當面對考試或工作壓力時而感到腹痛和排便情況改變,已可能患上腸易激綜合症(IBS)。腸易激綜合症是由於腸道功能異常所表現出來的一組症候群,當中主要包括腹痛、腹脹、泄瀉、便秘等情況。

梁志強表示腸易激綜合症病因不明,但情緒、飲食等都可誘發此症。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梁志強表示,腸易激綜合症是功能性的病變,患者不會因此增加患腸癌的風險,「此症原因不明,但情緒狀況、飲食、經期前後、腸胃炎、氣候變化等因素可誘發。」
病位涉及肝脾
在中醫角度,腸易激綜合症屬於「腹痛」、「泄瀉」及「便秘」等範疇,病位涉及肝、脾,久病可及腎。梁志強表示,「病因多為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外感時邪或勞倦過度等因素誘發。主要病機在於肝脾不調,運化失常,大腸傳導失司。中醫治療應重肝脾,在疏肝理氣健脾的基礎上,辨證施治。」
女性較易患上
根據過往研究,腸易激綜合症香港發病率大約7%,患者人數女性較多,而且經常復發。臨床分型大致有腹瀉為主型、便秘為主型、交替性腹瀉及便秘發作型3種。梁志強特別提醒,「因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若出現大便習慣改變而之前沒有腸易激綜合症病史的患者,必先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的可能,詳情可向主診醫師查詢。」

(圖1)

(圖2)

(圖3)
腹瀉為主型(肝鬱脾虛)(圖1)
症狀:情志不暢、腹痛、泄瀉、噯氣食少。
治療方向:抑肝扶脾
常用中藥:白朮、白芍、防風、陳皮、柴胡、鬱金
腹瀉為主型(脾胃虛弱)(圖2)
症狀:腹痛、腹脹、大便溏泄、面色委黃、胃納差、神疲乏力
治療方向:健脾益胃
常用中藥:黨參、白朮、白芍、扁豆、陳皮、砂仁、蓮子
便秘為主型(津虧腸燥)(圖3)
症狀:腹脹、腹痛、口乾、大便3至4日一次而質地偏硬
治療方向:增液潤腸
常用中藥:麥冬、玄參、生地、火麻仁、當歸、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