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從口入當心腸胃炎
最近有些學生參加交流團後出現腸胃炎的情況,並發現是諾如病毒感染,導致家長們一度恐慌。中大醫院兒科專科醫生韓錦倫表示家長毋須過分擔心,腸胃炎並不難治療,只要補充足夠水分及電解質,吃得清淡,小孩便很快復原。
韓錦倫表示,「每年的不同時間都會出現一些『恐慌』,例如12月尾到2月的『流感高峰期迫爆急症室』、3到4月爆發手足口病、交流團或旅遊旺季後的腸胃炎也是『定時定候』出現。」

韓錦倫指幼兒去旅行應避免進食未煮熟的海鮮。
病毒細菌均可致腸胃炎
腸胃炎最明顯的徵狀就是上吐下瀉、肚痛、發燒,幼兒或表現忟憎情緒。韓錦倫指出主要原因是「病從口入」,而引致腸胃炎的致病原有很多,可分為病毒和細菌兩類,「病毒包括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腺病毒、星狀病毒、札幌病毒等,當中輪狀病毒有疫苗可以預防;諾如病毒最近很流行,因傳染性極強,在郵輪、醫院、人多擠逼的餐廳都很易傳播開去。細菌方面如曲狀桿菌、大腸桿菌,而過往曾流行的霍亂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沙門氏菌,在港已很少見,不過在落後地區仍然存在。」
清淡飲食少飲奶
預防感染有關細菌病毒,最重要是保持衛生,包括勤洗手,妥善處理嘔吐物和排洩物。韓錦倫認為,「開1:49漂白水或難以準確計算分量,其實用洗潔精清潔物件的表面就已足夠;另外食物要煮熟,生和熟的食物不要放在一起。」萬一患上腸胃炎,就要清淡飲食,最重要是補充足夠水分,可以考慮用營養液或電解液,「即使是幼兒,在這段時間可考慮減少飲奶,因為奶製品會對發炎中的腸胃造成刺激,屙得可能更厲害,可用電解液或粥仔、糊仔代替。」萬一沒有電解液,也可用室溫、走氣的汽水,加入同樣分量的清水,再加些少鹽,自行調製電解液臨時頂替。

旅遊時帶備醫生處方的傷風感冒藥、止屙、止嘔藥已經足夠。
抗生素應用則用
腸胃炎雖可自行痊愈,但如果發現屙嘔太厲害引致脫水、小便量少、神志不清、大便帶血,都是危險訊號,應即時求醫,醫生會因應需要處方抗病毒藥物或抗生素。韓錦倫指,「坊間常說不要濫用抗生素,我並不完全同意。一般傷風感冒由病毒引起當然不應使用,但危急關頭不能不考慮細菌感染的可能,抗生素可以救命的。即使後來情況穩定了、發現不是細菌感染,停用抗生素就好。」
諮詢醫生開平安藥
即將到復活節旅遊旺季,若想帶備平安藥,韓錦倫建議先諮詢醫生,「可考慮要求醫生處方一些包含退燒、止咳、收鼻水的傷風感冒藥、止屙、止嘔藥已經足夠。至於止屙止嘔藥是否要用,理論上屙嘔是身體排出毒素的天然機制,嘔清屙清會較好,但要上飛機等情況,暫時止一止可令自己舒適一點,亦減低傳染他人的風險,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