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多年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仍是不治之症。到了今天,這個認知已被推翻。隨著醫學界對肺癌基因認識日增,應對特定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誕生,為患者燃起控制肺癌,甚至與癌共存的希望。
在香港,EGFR基因突變型肺癌最為普遍。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吳劍邦解釋,EGFR基因突變是一個大家族,它之下尚有多個的亞型分類,開展治療前,須先了解腫瘤所屬亞型,以對症下藥,達致較為理想的療效。
EGFR基因突變亞洲最常見 不吸煙、女性亦中招
談起肺癌,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吸煙,但吳醫生指,基因突變也是肺癌的主要成因之一:「目前已知與非小細胞肺癌相關的基因突變有十多種,當中最常見的包括EGFR、ALK等。EGFR基因突變在香港、亞洲等地最普遍,不吸煙、女性出現此基因突變的機率最高。」
確診晚期肺腺癌的患者,其組織樣本一般會用於進行基因檢測,判斷癌細胞是否帶有基因突變,醫生並會根據結果,處方標靶藥或其他治療。吳醫生表示,EGFR基因突變的亞型分類,也會影響標靶藥的選擇。
罕見EGFR基因突變 第二代標靶藥成效較佳
「EGFR有數以百計的亞型分類,最常見的是外顯子19(Exon 19)和外顯子21(Exon 21)突變,對第一代標靶藥的反應良好,惟除此以外,EGFR也有些相對『罕見』的亞型,對第一代藥物的反應一般不太理想。」
其他EGFR亞型雖被稱為「罕見」,但事實上所佔數目並不稀少。根據研究數字,在所有非小細胞肺癌個案中,約7%至23%帶有罕見EGFR亞型。「其中為數最多的包括外顯子20插入(Exon 20 insertions)、G719X、L861Q、S768I等等。」
吳醫生續指,第二代標靶藥應對更廣泛的EGFR家族,包括以上提及的罕見亞型。「若患者出現罕見EGFR亞型,醫生或會建議使用第二代標靶藥,臨床數據顯示,第二代標靶藥針對罕見EGFR亞型基因突變的效果較佳,平均腫瘤緩解有效時間達一年或以上。」
患者多提問 了解病情與治療
吳醫生表示,部分患者可能較為被動,即使確診時有所擔憂,也未必會懂得提出。他建議,患者可主動向醫生詢問病理報告詳情,例如癌細胞基因突變是否常見,是否屬於某種亞型,有否針對這種特性的治療等等。了解病情和治療方案,有助提高患者的信心,迎接之後的治療。

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