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雖未至於嚴寒,但天氣凍的日子亦不少。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霍偉明便指出,冬天的中風發病率會較高,高危人士應注意保暖、攝取足夠水分、保持運動,若有長期病要準時用藥,以減低中風風險。
於2018年有一個回顧研究,綜合過去二十多個研究共超過200萬參加者,發現氣溫每下降攝氏1度,中風的風險便會提升1%至1.5%,同時死亡率亦同時增加1%至1.5%。
缺水 血壓升
霍偉明解釋,「天氣凍時,身體為保暖會減少皮膚血液供應,當集中血液於人體核心部位,會使血壓上升;另一方面,氣溫低會刺激身體分泌荷爾蒙,同樣令血壓上升之餘亦會排走多些小便,可是冬天又不會自覺地多喝水,造成身體缺水、血液濃度加,中風風險便會提高。此外,天氣凍會刺激血管內壁較易發炎,如果血管壁因此爆破,可引致出血性中風或缺血性中風。」其他研究也發現氣溫低會引起更多心臟毛病,如心律問題等,間接造成更多中風個案。
「如果屬65歲以上長者群組、女性、本身有三高、心律不正常或肥胖人士,都屬中風較高危的人;而於溫度驟降之後2至4日的中風風險最高,要特別小心。」
戴帽減熱力流失
做好保暖,是減低天氣對自己健康影響的一個方法。除了足夠衣服、減少身處戶外的時間外,霍偉明亦建議戴帽,「因為人體大部分的熱力,都是由頭部散發開去,戴帽就可阻止熱力流失;頸巾也相當有用。至於室內地方,如有暖氣、暖爐都可考慮使用。另一方面,要飲足夠水分以免血液濃度上升;如有長期病患應準時用藥;維持運動習慣,不要因天氣凍而全停止運動。」
浸熱水浴風險低
冬天浸熱水浴可令身體和暖,但會否因而誘發爆血管?霍偉明表示,「的而且確曾有人因為浸熱水浴或者浸溫泉而突然中風,不過根據日本的研究發現,長者浸熱水浴時,起初血壓或會有一點上升,但及後就會下降,反而更容易出現眩暈、跌倒的情況,因此在浴室中風繼而昏迷的風險並不大,毋須太擔心。」
盡早入院治療
同時大家應留意,若身邊人出現中風的徵兆,如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嘴歪、流口水、眼斜、吞嚥困難、失禁,甚至昏迷,就要即時致電999求助,盡早入院治療,以減低中風的後遺症。等待期間可進一步檢查患者口腔去除異物,觀察其清醒程度,並讓患者側臥,安置於平坦地方並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