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4-02 04:29:53
日報

積極面對阿茲海默症 維持生活質素

分享:
積極面對阿茲海默症 維持生活質素

積極面對阿茲海默症 維持生活質素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引致認知障礙症的疾病,由於腦部先後積聚了類澱粉蛋白(amyloid)及濤蛋白(Tau protein),破壞腦神經令記憶力及其他認知功能衰退,影響日常生活,後期更會失去自理能力、出現心理和行為異常,甚或導致死亡。如可及早發現和治療,就可大大延緩腦部退化的速度,維持有質素的生活。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蔡德康指,認知障礙症患者出現記憶力、言語功能、集中力、視覺空間感等變差的情況,「最初出現徵狀而未影響日常功能,我們稱為『輕度認知障礙』;當情況轉差,工作或生活上開始不能應付,就已經到了早期『認知障礙』;到完全不能自理,長時間要人照顧,獨留在家也可能有危險,則屬嚴重認知障礙症。」

阿茲海默症 腦部 海馬體

阿茲海默症病變會先影響海馬體,及後是頂葉和顳葉,最後蔓延全腦。

查找病理變化

診斷阿茲海默症,要先排除其他會引致「認知障礙」的原因,基本檢查包括臨床評估徵狀、驗血和腦部掃描。阿茲海默症病變會先影響海馬體,及後就是頂葉和顳葉,最後蔓延到全腦。透過MRI觀察腦部不同部分的體積,判斷其退化的次序,可作為斷症參考。蔡德康續指,「確診阿茲海默症必須要確定其病理變化,即證實有類澱粉蛋白及濤蛋白積聚在腦部,可以使用正電子掃描,透過特定的示蹤劑作檢查和確診。」而現時養和醫院、聖德勒撒醫院及香港大學,均有提供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正電子掃描影像檢查。

清除類澱粉蛋白

以往只有用於緩解病發後症狀的治標藥物,可改善神經細胞的訊息傳遞,但不能逆轉病理變化,故較少做正電子掃描。蔡德康指,「當腦部神經細胞持續減少,再補充傳導物質也幫助不大。」幸而近年出現了治本的治療,「現在有靜脈注射藥物可以清除腦部中的類澱粉蛋白。當清除了類澱粉蛋白,濤蛋白也不會繼續積聚,避免繼續破壞腦組織,繼而延緩腦退化。適用於輕度和早期認知障礙症。」

延緩約30%腦功能退化

研究指出,使用類澱粉蛋白清除藥物的患者,相比沒有用藥,可延緩約30%腦功能退化;而68%患者於18個月療程後,腦部內的類澱粉蛋白已下降至正常人水平,平均減少了腦內約75%類澱粉蛋白。惟藥物亦有可能帶來風險,例如出血和腦水腫,大部分都沒有臨床症狀,需要定期做MRI作監察,避免嚴重副作用出現。蔡德康稱,「亞洲人出現副作用的風險比外國人低。用藥前亦會做APOE基因檢測,若同時有兩個E4等位基因,副作用風險會較高,再加上其他風險因素如年齡、其他疾病等綜合評估,為患者選擇合適治療。」

adblk6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蔡德康

蔡德康提醒,如果發現記憶力明顯下降,家人亦有同感,就需要面對病情積極求醫。

鼓勵積極治療

一名59歲經營生意的男士,因近年覺得記憶力比以前差,很多東西需要別人提醒而求診。臨床評估及基本檢驗後的診斷是阿茲海默症,經過正電子掃描後確診。APOE基因檢測只得一個E4,於是決定使用抗類澱粉蛋白藥物,用藥至今約大半年,認知能力得以維持,可以如常工作,亦沒有明顯副作用。蔡德康估計,如患者沒有用藥,經過兩三年時間就可能不能做現有的工作,需要其他人幫忙。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