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不單止是形容外觀的詞語,原來早在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定義肥胖為一種病,可是大部分人對此認知不足。根據香港肥胖醫學會最近的一項調查,只有少數人清楚知道肥胖的定義,甚至不清楚肥胖症帶來的後果。
香港肥胖醫學會副會長、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楊鐸輝解釋,肥胖是指身體脂肪過多,「客觀的標準會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及腰圍計算。BMI計算方式是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2次方,針對亞洲人,如數字是18.5至22.9屬於正常,23至24.9為過重,25至29.9屬肥胖,30或以上是嚴重肥胖。男性腰圍若超過90cm(約36吋)、女性超過80cm(約32吋)便屬中央肥胖。」歐美國家定義,BMI超過30者,又或BMI超過27而同時有相關疾病,便算患上肥胖症,惟現時未有針對亞洲人的定義。
可引致多種疾病
根據衞生署數字,香港過重及肥胖的人口,由2004年的17.8%及21.1%,上升至2015年的20.1%及29.9%,情況令人關注。香港肥胖醫學會委員、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張潔婷發表該會最近的一項調查,以電話訪問了1,008名成年人士,發現超過四成受訪者會以體重去定義肥胖,只有33.7%知道BMI;超過七成人不知道世衛已將肥胖定義為疾病,而對於肥胖症可導致的疾病亦是一知半解。
肥胖症除可引致糖尿病及高血壓,原來與中風、脂肪肝、關節炎、大腸癌、乳癌、前列腺癌、睡眠窒息症、腎病、情緒病及膽囊疾病也有關係。香港肥胖醫學會會長、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周振中補充,「脂肪肝更是現時導致肝硬化及肝癌的最主要原因,不容忽視。另估計香港有10%至15%人屬肥胖症。」
減低飢餓感
想避免這類疾病,減肥是最佳辦法,周振中表示,體重增加是由於吸收的熱量高於消耗的熱量,因此減肥最重要是運動以增加消耗,以及控制飲食減少吸收,「肥胖症人士可以考慮用藥物幫助,GLP-1 RA類新型藥物利拉魯肽,利用荷爾蒙以增加飽肚感及減低飢餓感,研究顯示用藥56周後,可助患者減重5%至15%,而且只有作嘔作悶、腹瀉或便秘的輕微副作用。」惟藥物屬針劑,使用上較不便,每日藥費亦比傳統減肥藥昂貴數十倍。如果BMI超過35的人士,或可考慮以手術治療肥胖症。
一年減44磅
現時49歲的馮先生任職運輸業,因工時問題長期在外用膳,加上沒有運動之下變得肥胖,體重達220磅。40歲時確診糖尿病,並有血脂紊亂和脂肪肝。2014年參加GLP-1 RA類藥物臨床研究計劃,用藥後食量大減,一年間體重減至176磅,效果顯著,同時血糖、脂肪肝及血脂指數回復正常,惟沒有改變生活模式之下,研究完結後體重慢慢回升至原來水平。

(左起)馮先生、張潔婷、周振中及楊鐸輝希望更多人認識肥胖對健康的害處。

即使利用藥物減肥,仍需配合低熱量飲食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