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一直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如患者可以透過基因檢測,找出背後的基因突變,就可以針對病因對症下藥。MET基因突變本來較難處理,也沒有明確治療方案,不過近年有新型標靶藥推出,成為治療新選擇。
MET基因突變是常見的肺癌基因突變之一,香港腫瘤學研究學會創會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宇聰指,「MET基因負責製造一種蛋白,向細胞傳遞生長、生存等訊息;如MET出現突變,便可能製造出異常蛋白,令癌細胞不斷生長和擴散。而MET基因突變佔非小細胞肺癌中約2.6%,推算香港每年有約50至80個新症。」
基因檢測三類可選
晚期肺癌患者,採用標靶治療前,需要抽取組織作基因檢測以判斷是否合適,常見的肺癌基因突變包括EGFR、ALK、BRAF、ROS等。現時基因檢測分為單一、多種和全方位三類。李宇聰表示,「單一檢測費用較低、需時較短,但如果找不到基因突變而要反覆抽組織做檢測,或會浪費時間以致錯過治療時機;多種基因檢測則可一次檢測已有標靶藥的基因突變,需時約8天,有助加快治療進程;全方位基因檢測則最全面,可找出多達數百種基因變異,日後的治療和病情預測可有更多數據作參考,不過價錢較昂貴及需時4星期,如情況緊急或須先開始治療。」
可治療腦轉移
MET肺癌可能會轉移至骨、肝和腦部,整體存活率亦比其他肺癌差。近年新標靶藥物口服MET抑制劑可用於一線治療,而且總緩解率接近七成,成效比傳統化療的19%高得多。李宇聰補充,「近年興起的免疫治療則需要視乎生物標記PD-L1的表達水平而決定是否採用,但要留意表達的高低未必與療效掛鈎。」口服MET抑制劑另有文獻證實可突破血腦屏障,能夠處理腦腫瘤轉移,治療上屬較好的選擇。
當然口服MET抑制劑亦有其副作用,輕微的可能有手腳腫脹、噁心、疲倦、嘔吐、電解質和肝酵素失衡等,嚴重或出現間質性肺病、肝臟受損、對陽光敏感等,不過整體出現率低,部分症狀亦有相應藥物可以紓緩。
保持病情穩定
一名約50歲的女士,去年身體檢查時發現肺部有異,跟進下確診肺癌,並已轉移至淋巴及腦部,腦部腫瘤有1厘米大。經過多種基因檢測證實為MET基因突變,於是醫生處方口服MET抑制劑,癌指數開始下跌。3個月後再做正電子掃描和磁力共振,發現腦部腫瘤已經消失,體內其他腫瘤亦有縮小,而剩下的活躍腫瘤則以電療控制。持續用藥至今病情穩定,至於曾出現的腳腫副作用,亦透過處方去水丸得到改善。李宇聰提醒,吸煙人士如果吸煙量達10包年(每日吸煙包數乘以年期)以上,建議每年做低劑量CT作肺癌篩查,有助找出早期肺癌,減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