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11-15 04:29:51
日報

膽息肉愈大愈惡 1cm是手術臨界點

分享:
膽息肉

 「膽息肉」就是膽囊黏膜內側的增生,一般凸出成球形或半球形狀,大部分沒有症狀,通常是在超聲波檢查或做膽囊切除手術後無意中發現。不過,萬一部分息肉組織脫落,也有可能引起急性併發症,因此若無意中發現膽息肉亦必須小心處理。

外科專科醫生高彩華指出,如果膽息肉體積較大,或位置靠近膽囊出口,又或者部分息肉組織脫落,都有機會引致膽囊出口阻塞,這時就可能會有間歇性右上腹疼痛、腹脹、胃氣等類似消化不良的症狀。「在少數情況下,脫落的息肉組織更可能會阻塞膽總管,引起黃疸和急性胰臟炎等併發症。」

小心由良變惡

除此之外,也要擔心膽息肉會否「由良變惡」。高彩華表示,大部分的膽囊息肉都是良性,當中最常見是膽固醇息肉,差不多佔60%;第二是肌腺瘤,通常長在膽囊的底部,一般是因膽囊內壓力過大造成肌肉層增生而形成,約佔膽息肉的25%;第三是發炎性息肉,約佔10%。

「以上三種息肉都沒有癌變風險,但第四常見的良性息肉是上皮腺瘤,就有可能變癌。上皮腺瘤的大小和癌變的風險成正比,研究發現,大於1cm的上皮腺瘤比起小於6mm的,癌變風險高出一百倍!」高彩華說,「另外,如果膽囊內的上皮腺瘤大於2cm,就有超過一半機會是惡性。」

腹部超聲波檢查

若懷疑有膽息肉,不論有沒有引起不適,都建議接受腹部超聲波檢查。

判斷息肉性質

因此,若懷疑有膽息肉,不論有沒有引起不適,都建議接受腹部超聲波檢查。若檢查發現息肉較大,底部較闊,或者有血流增加的情況,就比較擔心是惡性。如果想更清楚判斷息肉的性質,可以進一步接受內窺鏡超聲波檢查,超聲波探頭可以從胃部或十二指腸觀察膽囊,比平日從體外做腹部超聲波更接近膽囊,所以能看得更清楚。醫生亦可視情況同時注射顯影劑,以分辨不同的息肉。

adblk6
外科專科醫生高彩華

高彩華指膽息肉發病率高達5%至10%,相當常見。

有症狀應切除

檢查後,如何決定怎樣處理膽息肉呢?高彩華表示主要根據息肉大小、影像檢查顯示有否癌變的懷疑、病人有沒有症狀等決定。「目前的國際指引是,1cm以上的膽息肉都建議開刀,連膽囊一起切除,因為這大小的息肉已有可能是惡性,萬一延誤治療,腫瘤或侵蝕到膽囊外,甚至侵蝕鄰近的肝臟,到時處理就比較複雜,需要把膽囊及鄰近的部分肝臟切除。而假如息肉大小在1cm以下,但病人有症狀,也建議做手術切除整個膽囊。現在一般都是用微創手術處理,非常安全。」

膽息肉在本港絕不罕見,發病率約為5%至10%,即平均每十多人就有一個有膽息肉,因此不能忽視。「研究顯示,患有膽石的人較易有膽息肉,所以膽石患者應加倍留意。」高彩華提醒。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