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社交距離措施已步入歷史,但不代表新冠肺炎已絕跡。現時不少人已習慣了與之共存,視新冠只是「傷風感冒」,忽略了感染後潛在的重症風險。有見及此,東區關愛隊(丹拿)於8月為該區街坊舉辦「弘愛社區健康日——新冠及流感後遺 抗擊全攻略」活動,現場派發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受訪長者不知道自己是高風險一族,可能輕視了新冠病毒帶來的風險。
死亡風險隨年齡增長而上升
活動當日共收集了209份健康問卷調查,其中有79%參加者為60歲或以上長者,當中只有39%人知道自己屬高風險組別。活動講者之一的呼吸系統科專科曹忠豪醫生提醒:「新冠高危一族如長者、長期病患、免疫力較弱人士等,會有較大機會出現重症。數據顯示,55至64歲以上人士死亡風險高8.1倍,65歲以上人士的死亡風險則高達62倍;至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士感染新冠後的死亡風險亦較一般人高8.5倍。」
長者感染新冠後情況可大可小,曹醫生表示:「如患者出現喉嚨痛、發燒、疲倦等病徵,便應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了解自己是否受感染。」問卷調查發現,76%受訪者如出現症狀會自行進行快測,可見市民對感染新冠病毒有一定認知。
病情可急轉直下 快測呈陽性應在5日內求醫
調查亦發現,如快測結果呈陽性,有近八成受訪者(79%)會求診就醫。曹醫生指出:「感染病毒後首5天是病毒繁殖的高峰期,此時患者症狀較輕微,惟病情有機會在數天急速惡化,較常見會是肺部受影響,引起肺炎,更甚者併發呼吸衰竭、多個器官功能障礙等。」如患者能在5天「黃金期」內用服用抗病毒藥,能抑制病毒繁殖,減少身體中的病毒量,從而降低出現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
現時本港65歲以上或屬於高危人士的香港本地居民,確診後可以在已登記的私營醫療機構或政府普通科門診求醫,經醫生評估後如情況合適,可以免費獲處方新冠口服藥。
除了分享如何應對感染新冠後的注意事項,活動亦請來註冊物理治療師Kara Reeves和註冊營養師陳宣希女士,由日常活動和飲食入手,向街坊講解面對「長新冠」和增強抵抗力的妙方。市民對物理治療師分享的伸展動作,以及營養師分享的食譜相當感興趣,不時跟着做動作,亦有拍照記下食譜,希望從日常做起,抗擊流感和新冠。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