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4-01 04:29:46
日報

香港人個個都濕? 5大症狀自我檢測

分享:
香港人個個都濕? 5大症狀自我檢測

香港人個個都濕? 5大症狀自我檢測

春天氣溫回暖潮濕,容易引起昏昏欲睡、食慾不振和困乏無力的感覺,可能是中醫師經常提及的「春困」及「濕重」的表現。屈臣氏註冊中醫師李尚文教大家自我檢測濕重症狀方法,並分享有效袪濕妙招,掃走疲憊。

李尚文表示,「濕重」症狀不僅限於春天才會出現,「香港地處亞熱帶,氣候潮濕,加上都市人生活節奏快、飲食不規律,香港許多人一年四季都會較容易出現『濕重』問題。」

濕重自我檢測

中醫認為「濕」是一種病理因素,若體內濕氣過重,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疲倦、水腫、消化不良等症狀。若不處理,濕氣結合四時寒熱之邪侵襲關節,引發寒濕痹痛,或濕熱紅腫等肢體痛症,甚至與體內痰蝕結合,導致堵塞經絡血脈而引起胸痹及中風等嚴重疾病。

李尚文提供以下濕重自我測試,下例5種症狀出現得愈多,代表身體積聚的濕氣愈重,須及時調理。
1. 疲倦乏力:即使睡眠充足,仍感到精神不振,四肢沉重。  
2. 消化不良:容易腹脹、食慾不振,大便稀爛或黏膩。  
3. 水腫:面部或四肢容易浮腫,尤其是早上起床時特別明顯。  
4. 舌苔厚膩:舌頭表面有一層厚厚的白色或黃色舌苔。  
5. 皮膚問題:容易出油、長暗瘡或濕疹。

屈臣氏註冊中醫師李尚文

李尚文指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配合食療與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濕重。

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

濕氣過重不僅影響健康,更會降低生活質素。李尚文建議透過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並配合中醫食療與穴位按摩,便可有效改善濕重問題。「首先,飲食上應避免生冷食物,例如凍飲、雪糕等,以免損傷脾胃陽氣;油膩食物也少吃,如煎炸、辛辣食品等,以免加重濕熱。」日常建議養成適量運動習慣,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排出濕氣。

穴位按摩
每日按摩以下穴位3至5分鐘,有助健脾袪濕:  
•足三里:位於膝蓋下方四指,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可增強脾胃功能。
•陰陵泉: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有助利水消腫。
•三陰交:位於內踝尖上方四指,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可調理脾胃、祛濕排毒。

最後,可使用抽濕機或開窗通風,保持環境乾爽,也有助減低身體濕氣。

adblk6
薏米赤小豆湯

薏米赤小豆湯有助排濕去水腫。

藥食同源

中醫認為「藥食同源」,李尚文幾款食材有助袪濕 ,「薏米、赤小豆、茯苓和陳皮都是我們常用的。薏米有健脾利濕之效,可煮成薏米水或加入湯中。赤小豆與薏米搭配,可加強利尿消腫效果。茯苓可健脾安神,適合煲湯或煮粥。陳皮具理氣健脾功效,可簡單泡水飲用或加入菜餚中。」

以下薏米赤小豆湯亦適合作日常湯水飲用:
材料: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陳皮1片、水適量。
做法:材料洗淨,加水煮沸後轉小火煮1小時即可。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