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01-10 08:00:00

香港持續社會動盪 《刺針》研究:每5受訪者有1人懷疑患抑鬱或PTSD

分享:
於醫學期刊《刺針》發表的一項為期十年的觀察性研究顯示,在香港發生的持續社會動盪可能影響當地成年人口的精神健康,並且可能令精神及社會心理支援服務的需求出現大幅度上升。

於醫學期刊《刺針》發表的一項為期十年的觀察性研究顯示,在香港發生的持續社會動盪可能影響當地成年人口的精神健康,並且可能令精神及社會心理支援服務的需求出現大幅度上升。

2019年至今香港經歷持續社會動盪,由港大醫學院院長、公共衞生醫學講座教授梁卓偉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去年7月曾為一項十年的觀察性研究發表評論,指出全港抑鬱症患病率在反修例事件當中有急升趨勢,情況令人憂慮。而這項研究已在今早於醫學期刊《刺針》上發表,最新結果顯示,修例風波令香港成年人口精神健康造成較大影響,並且可能令精神及社會心理支援服務的需求出現大幅度上升。

在最新研究發現,接受調查的18歲或以上香港居民當中,患有疑似抑鬱症的人數比例,為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前一般社會狀況的五倍(11% vs 2%)。另一方面,出現創傷後壓力症(PTSD)症狀的人數比例,亦由2015年3月,即「佔領中環運動」完結後估算的5%,飆升至約六倍,達到2019年9月至11月的近32%。即受訪者每五名就有一名(22%)患有疑似抑鬱症或懷疑創傷後壓力症,研究人員認為患病比率與經歷大型災難、武裝衝突或恐怖襲擊的地區相類似。此外,每天使用社交媒體兩小時或以上來關注社會政治新聞和事件的成人,可能有較高風險患上疑似抑鬱症或懷疑創傷後壓力症。不過,家庭的支持或可緩衝壓力對精神健康的負面影響,或能有效地減低患上抑鬱症的風險。

adblk6

然而只有少於半數受訪人士表示會尋求專業協助,團隊估算,對公營醫療系統所提供的精神健康服務需求可能出現約12%增長。梁卓偉教授指出:「香港顯然缺乏足夠資源去面對額外的精神健康服務需求。香港的人均精神科醫生比例只有英國的大約一半,而此前公營醫療門診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最長達64周。」因此教授認為需要增加精神健康及社會支援服務的供應,才有辦法應對。

網址: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3160-5/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