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用通鼻劑,為何仍鼻塞不已?不少鼻敏感患者為求方便,自行使用通鼻劑,惟病情未有好轉,甚至愈噴愈鼻塞。有醫生提醒,通鼻劑並非長治久安之策,要長遠控制鼻敏感,患者應減少接觸致敏原及根據醫護人員指示用藥。
通鼻劑長用存隱憂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李立言醫生表示,市面上無須處方購買、標榜不含類固醇的通鼻劑屬抗充血劑,能在短時間內令血管收縮,減少血液流通至鼻膜,從而紓緩鼻塞。
通鼻劑只能短期有效通鼻,如鼻塞嚴重,患者可短期使用,但長用則存在隱憂。「根據指引,通鼻劑一般可用大約七天,每天兩次。如長期使用通鼻劑,或會導致『藥物性鼻炎(Rhinitis Medicamentosa)』,即血管對通鼻劑產生依賴,不噴藥時出現反彈,鼻膜比之前更加腫脹。」
兩招有效控制鼻敏感
李醫生續說,通鼻劑無法處理流鼻水、打噴嚏、痕癢、眼紅等鼻敏感徵狀。如患者經常發作,應避免接觸致敏原,並使用針對鼻敏感的藥物。
「塵蟎是本港最常見的致敏原,勤更換並以高溫清潔枕袋、床單、被鋪和窗簾,減少家中容易積聚塵埃的東西,例如地氈、毛公仔等等,都有助減少鼻敏感發作。」
如避免接觸致敏原後沒有改善,或需透過藥物治理。「較輕微的患者可服用口服抗敏藥『抗組織胺』,改善流鼻水、打噴嚏和痕癢等徵狀。」
「若患者主要徵狀為鼻塞,或使用抗組織胺後仍經常發作,就建議使用類固醇噴鼻劑,減低鼻膜敏感反應,以及減少鼻膜分泌和腫脹。」療程因應個別情況而定,一般為一個月至三個月不等。
然而,長期使用類固醇噴鼻劑,會否引致副作用?
類固醇噴鼻劑安全性高
李醫生解釋,類固醇噴鼻劑設計於鼻部發揮作用,甚少進入身體,加上類固醇噴鼻劑的類固醇劑量遠比口服類固醇低,兩者分別以微克(microgram)和毫克(milligram)為單位,劑量相差數百至一千倍,故此類固醇噴鼻劑並不會引致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部分更適用於兩歲或以上兒童,患者無須過分擔心。
藥物性鼻炎個案分享
Sandy(化名)多年來受鼻敏感所困,鼻塞尤其嚴重,於是開始自行使用通鼻劑,起初每天噴鼻數次。她見鼻塞大為改善,三年間未曾停藥。可惜隨著日子漸長,藥效不復從前,她須明顯增加每天用藥次數,甚至要在晚間起來噴鼻,妨礙睡眠。
Sandy察覺鼻塞已影響生活,終於下定決心求醫。檢查發現,她的鼻甲非常肥大及紅腫,了解她的病歷後,醫生認為她患上藥物性鼻炎(Rhinitis Medicamentosa)。醫生遂建議她在數週內逐漸減少使用通鼻劑,同時使用類固醇噴鼻劑控制鼻敏感。約八週後,她可完全停用通鼻劑,亦在使用類固醇噴鼻劑數個月停藥。她目前鼻敏感控制良好,不再頻繁鼻塞。
李立言醫生提醒,鼻敏感有多種治療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徵詢醫生,再按個人情況如身體狀況、病情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此專欄由葛蘭素史克安排。資料由醫生提供作教育用途,讀者應向註冊醫生查詢有關詳情。請向醫護人員查詢有關詳情。
NP-HK-FLF-ADVR-210004 (07/2023)
Date of Preparation: 08/2021
© 2021葛蘭素史克集團或其授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