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一帶的餐廳,上個月被網友發現,在門口告示有著英、中、日3種語文,中文寫道「不湊巧是滿座」,英文則寫「沒有空位」(no vacancy),但日文寫的卻是「如果讀得懂這段話,請入店」,事件引發網友們熱議。有律師指出,業者之所以用「語言」來過濾顧客,是因為用其他方式可能觸犯法律。
綜合報道,京都因為「觀光公害」旅客過多而飽受壓力,雖然許多餐廳歡迎外國觀光客,但也有業者沒有足夠會講外語的員工,在繁忙時段也沒空利用翻譯軟體接待客人,使實際接待客人時遭遇困難。但如果直接在告示上寫明拒絕外國觀光客,可能會被視為種族歧視。對於使用語言來篩選顧客是否可以,律師杉山大介對此表示:「僅接待特定語言使用者的行為,可能會被視為歧視,但不一定違法。」因為日本法律不會單純判定「歧視是不對的,因此違法」,而是評估行為的目的和效果是否不正當。因此,討論某件行為是否構成歧視沒有意義,重要的是該行為是否正當。
律師:法律上沒規定店家必須提供中英文服務
杉山大介指出,如果店家以國籍或種族為理由禁止顧客入店,就會被明確視為歧視,在實際判例中也曾被認定為違法。但法律上並沒有強制規定店家必須提供中英文服務,因此,如果店家只能用日語提供服務,要求顧客必須理解日語才能接待,原則上沒有構成不正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