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戰|特朗普推出的新關稅對美國和中國均無好處。(路透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向貿易夥伴徵收的高稅率對等關稅周三生效,對中國的稅率累計高達104%,令外界側目,中美關稅戰也進入白熱化階段。中方同日宣布,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的加徵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展開一場未必能取勝的對決,事實上自他首個任期於2018年與中國開打貿易戰後,中國已謀定後路,增加與其他國的貿易以減少依賴美國。反觀美國對中國進口依賴較重,智能手機、電腦和玩具均來自中國,關稅勢必轉嫁至美國消費者,或挑起民怨,共和黨在2026年國會中期選舉恐遭「血洗」。若與中國的關稅戰持續下去,特朗普面對的政治壓力不小。
特朗普關稅戰|白宮:特朗普有鋼鐵脊骨
特朗普上周公布的對等關稅,原是向中國徵收34%關稅,遭中國反制徵收34%關稅後,他惱羞成怒下宣布再加50%逼中國退讓,中方以「奉陪到底」回應。白宮發言人萊維特周二企硬稱,「中國報復是一個錯誤。當美國受到打擊,總統的反擊會更猛烈。」她又說,「總統特朗普有鋼鐵脊骨,不會折斷。」(President Trump has a spine of steel, and he will not break)。在104%稅率生效後,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美方仍在對中國濫施關稅,一味地進行極限施壓,對這種霸道霸凌行徑,中方堅決反對,絕不接受;中國人民的正當發展權不容剝奪,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容侵犯。中方將繼續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有經濟學家認為,34%對等關稅早已震撼中國民眾,再加徵50%,中方已不會被嚇怕。中方抵抗美國壓逼的其中一個有利因素,是美國對中國進口依賴多過中國對美國。中國向美國輸入的主要是工業和製造業商品,例如大豆、石化燃料和飛機引擎,這些商品加價對中國消費者的直接影響,不及智能手機等消費品加價對美國人的影響。另外,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中國向巴西增加購買大豆,2018年至2020年的購買量較2015年至2017年增加逾45%,以減少對美國供應依賴,而中國是美國農產品最大市場,在中國市場佔有率縮細,將造成美國農民損失。
特朗普關稅戰|有指美國消費者將感受到真正經濟痛苦。(路透社)
特朗普關稅戰|美國人將感受真正經濟痛苦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指,在中美角力下,美國消費者的痛苦即將到來。對上一屆拜登政府沿用特朗普首任期對華的關稅稅率,而且還加徵了,報道指美國對中國的平均稅率其實是125%。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數據,中國貨近年佔美國外國進口16%,並佔據了智能手機、電腦和玩具市場,在新關稅措施下,相信有關產品將大幅加價,或令許多美國人不能負擔。
CNN又認為,看到美國在疫情期間供應鏈緊縮造成的嚴重通脹影響後,中國可能會對輸往美國的商品實施新的人為限制。美國律師事務所和商業公司亦可能被限制在中國開展業務。北京也可透過限制大豆和高粱的進口,以震動美國農業中心地帶。路透社稱,在美國對全球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後,估計美國衣服售價將上升37%;玩具、電子遊戲及電腦上升30%,智能手機則上升27%。房屋建材也會增加22%。以美國蘋果公司iPhone手機在外國生產為例,在徵收對等關稅後,有預測指最平的iPhone售價將由799美元(約6,232港元)增至1,142美元(約8,907港元),那是以特朗普向中國僅徵收54%關稅計算,現在是104%稅率。
特朗普關稅戰|歐盟周三通過對美國的首個反制措施。(路透社)
特朗普關稅戰|歐盟通過首個反制措施
特朗普的新關稅橫掃全球多國和地區,除了上周六實施的10%基本標準稅率,周三推出的對等關稅影響巨大,打亂了不少公司商品付運到美國,例如英國製造的積架(Jaguar)跑車和瑞士名錶勞力士暫停出貨到美國。除了中國,歐盟周三通過對美國一系列商品加徵關稅反制,相信大部分徵收25%稅率,從汽車、家禽、水果、木材、衣服以至牙線。有關徵稅分3階段執行,分別是4月15日、5月16日和12月1日。
特朗普周二稱正與貿易夥伴磋商「度身訂造協議」,有官員稱盟友如日本和南韓會優先商討,又指阿根廷、越南和以色列均提出削減對美國貨品的關稅。有指特朗普口口聲聲說其他國家對美國貿易不公平,但美國仍然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僅次於中國。美國2023年出口商品和服務達3.1萬億美元(約24萬億港元),遠超第三位德國的2萬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特朗普對貿易的修補恐會致命過他所說的「弊病」,其關稅已導致投資者逃離美國股票市場,導致美股連日下瀉,接近步入熊市。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表示,美國很可能步入經濟衰退,將導致額外200萬人失業,每個家庭的收入或損失最少5,000美元(約3.9萬港元)。他指,特朗普的關稅甚至超過造成經濟大蕭條的1930年關稅水平,撤回已宣布的對等關稅是明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