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產廳在東電福島第一核電廠上月9日起將核污水排海以來,原則上每日也會公布魚類所含放射性物質氚濃度的分析結果。當局周一公布在福島縣捕獲的兩條比目魚均未檢出氚後,昨再無更新。日媒指,歷時一個月的每日公布檢測安排,暫告一段落,當局稍後會決定公布頻率及是否加入中文發布。
日媒報道,水產廳從8月26日起公布每日檢測結果,至本月25日即周一為止,歷時一個月,有關安排於周二起暫告一段落。當局期間檢測了7個品種、共64條魚,氚濃度均未達檢測下限,結果一直是「未檢出」。報道指,公布每日檢測結果的目的,是為幫助改善日本在國內外的形象,之前以日語及英文公布,目前正考慮是否增加中文公布。
日方冀今年檢測180份樣本
報道並指,水產廳委託海洋生物環境研究所在宮城縣多賀城市設置的據點,除惡劣天氣外,對周邊海域的代表性魚類比目魚等採樣。水產廳計劃於今個年度內,檢測共約180份樣本,今後的採樣位置,預計暫時維持在距離核污水排放口5公里內的兩處。
日本覓其他地區加工帆立貝輸美
另外,《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內地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以作反制以來,禁令亦影響到銷往美國的水產品。報道指,禁令頒布前,大部分日本帆立貝先輸往內地,在當地進行去殼等加工工序,再銷往美國。去年日本帆立貝經內地加工後再銷美的金額達1億美元(約7.8億元)。據稱美國正與日本政府合作,讓日本水產業者借助泰國、越南及台灣等地區經美國認證的加工廠,減少對內地水產加工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