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周一(10日)公布的研究顯示,人為排放廢氣以及山火等造成的空氣污染,與1980年至2020年期間全球約1億3,500萬人比預期壽命早死有關。
研究發現,諸如厄爾尼諾現象與印度洋雙極子(Indian Ocean Dipole)等天氣現象,會導致污染物在空氣中的濃度升高,進而加劇污染物造成的影響。
吸入PM2.5有害身體
稱為PM2.5的細懸浮微粒被吸入時會對人類健康有害,因為PM2.5小到可以進入血液,來源為汽車與工業排放以及火災和沙塵暴等。研究指,從1980年到2020年,這些細懸浮微粒與「全球約1億3,500萬人過早死亡有關」。
天氣模式導致死亡病例增加14%
研究發現,人們因空氣污染死亡的年齡,比罹患可以治療或預防的疾病或症狀的平均預期壽命來得早,這些疾病與症狀包括中風、心臟與肺部疾病以及癌症。
研究並發現,天氣模式會導致死亡病例增加14%。其中亞洲「歸因於PM2.5污染的過早死亡病例數最高」,達到超過9,800萬人,其中病例最多的是中國和印度。此外,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及日本也有大量的過早死亡病例,為200萬至500萬例之間。
氣候模式改變 加劇空污
這是歷來關於空氣質素與氣候最廣泛的研究之一,使用40年的數據,以助全面了解懸浮微粒對健康造成的影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環境學院領導這項研究的副教授Steve Yim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氣候模式改變會導致空氣污染變得更嚴重……當特定氣候事件發生時,像是厄爾尼諾現象等,污染程度就會增加,這代表可能有更多人會因為PM2.5污染而過早死亡。這凸顯了為了保護全球人口的健康,在追蹤空氣污染時有必要了解並解釋這些氣候模式。」
南洋理工大學這項研究於《國際環境》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