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2024-08-18 18:07:18

最新研究:6600萬年前撞地球致恐龍滅絕 小行星可能來自外太陽系

分享: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模擬圖。(互聯網)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模擬圖。(互聯網)

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四散的小行星碎片沉積在地球各地的黏土層中。最新研究分析了這些碎片,推測小行星可能來自比木星更遠的外太陽系。

碳質小行星撞擊地球

路透社報道,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國科隆大學地球化學家費希爾-戈德(Mario Fischer-Gödde)直指:「源自太陽系邊緣的拋射物,決定了恐龍的命運。」科學家分析碎片成分,推測撞擊地球的是高含碳量的碳質小行星,或稱C型小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新研究排除了撞擊體是彗星,或含碎片黏土層是因火山活動形成的假設。

adblk6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小行星撞擊地球,於白堊紀末期發生,在今日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Yucatan Peninsula)撞出濶180公里、深20公里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其黏土層含豐富的銥、釕、鋨、銠、鉑、鈀等金屬物質,這些物質在地球相當稀少,但在小行星很常見。

科學家集中研究金屬物質「釕」

科學家把注意力集中在「釕」,他們聚焦「釕」同位素在黏土層的比值,這個比值與其他已知碳質小行星相符。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地質科學家戈德里斯(Steven Goderis)是研究的共同作者,他解釋「釕」之所以特別有用,是因黏土層的同位素特徵幾乎全由撞擊體的「釕」組成,且「釕」的同位素組成,能用來區別內外太陽系的物質。

位於丹麥Stevns Klint的黏土層含有撞擊地球小行星的碎片。(路透社)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模擬圖。(路透社) 小行星撞擊地球,在今日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撞出巨大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互聯網)

小行星在哪裡形成?

費希爾-戈德指,小行星在外太陽系形成後,可能向內遷移成為火星與木星之間主要小行星帶的一部分,直到它不知何故向地球衝來,而這或許是它受撞擊所致。

費希爾-戈德表示,所有落在地球的隕石都來自小行星帶,是C型和S型小行星的碎片,所以結束白堊紀的小行星,「也是來自小行星帶的可能性似乎最大」。然而,在比海王星更遙遠的區域,古柏帶(Kuiper Belt)和歐特雲(Oort cloud)也存在許多天體,而人們「基本上還不太清楚這些天體的組成情況」。

adblk7

最新研究近日在美國《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

護膚方法|女生必睇(am730製圖) 護膚方法|女生必睇,少吃高糖食物(am730製圖) 護膚方法|女生必睇,少吃奶製品(am730製圖) 護膚方法|女生必睇,少吃高鹽食物(am730製圖) 護膚方法|女生必睇,少吃高脂肪食物(am730製圖) 護膚方法|女生必睇,美肌必食高織食品(am730製圖) 護膚方法|女生必睇,美肌必食低糖水果(am730製圖) 護膚方法|女生必睇,美肌必食高蛋白質食物(am730製圖)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