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起源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猴痘病毒最初在一隻人工圈養猴子發現,1970年起非洲10個國家零星爆發。2003年曾於美國錄得81宗,是首次在非洲以外地區出現。患者因與土撥鼠密切接觸感染。土撥鼠則從進口到美國的各種小型哺乳動物感染。2017年,尼日利亞約40年後再現確診,現172宗懷疑個案,為有紀錄以來最大爆發,75%患者為男性。
猴痘確診症狀
最初症狀包括發燒、頭疼、腫脹、背疼、肌肉酸痛和全身無力。開始發燒後會出現皮疹,通常由面部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常見於手掌和足底。皮疹或會很癢,結痂脫落前有不同變化,可令皮膚破損或導致疤痕。感染持續14天到21天後會自行消失。
猴痘傳染途徑
可透過與患者密切接觸而感染,病毒經破損皮膚、呼吸道,或是眼、鼻或口腔進入人體。猴痘也可由性行為感染,以及接觸受感染動物,例如猴子、老鼠和松鼠而傳染。接觸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床單被褥和衣物亦可染病。
猴痘治療方法
目前沒有針對猴痘的治療方法,但可透過預防感染來控制爆發。天花疫苗被證明在預防猴痘方面有85%的有效性。美歐已審批一款原先治療天花、屬於改良版的「牛痘」疫苗,美國亦在幾年前批准一款口服藥有效抑制猴痘病毒,惟因過去很少猴痘個案,其臨床研究或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