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土木工程拓展署日前向城規會申請,就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的9幅公營及2幅私營房屋用地、合共11幅土地,申請放寬發展密度,以增加房屋供應,共提供26,862伙,當中有九成為公營房屋涉24,267伙,私樓則佔一成涉2,595伙。申請人的擬議方案指,有助紓緩本港房屋供應不足問題,而項目預計最快於2030至2031年落成。
據城規會文件顯示,上述申請地點位於元朗丈量約份第124約,以及第125約多個地段和毗連政府土地,以及屯門丈量約份第130約多個地段和毗連政府土地,在擬議中的港鐵洪水橋站兩旁,擬議或准許公營及私營房屋發展,並另設社會福利設施,以及在公營房屋發展的非住用平台,提供商店及服務行業、食肆、學校、辦公室、教育機構等。
上述11幅用地屬「住宅 (甲類)」土地,主要作高密度住宅發展,申請人計劃當中9幅公營房屋用地的最高地積比率限制,建議由5.5或6倍,提高至6.8倍,由原先興建的19,297伙,增加4970伙或26%至24,267伙。至於2幅私營房屋用地,則建議地積比率由6倍增加至6.5倍,可建單位數目由原本的2,355伙,增加240伙或10%至2,595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