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整體樓市低迷,住宅交易宗數創歷史新低,大部分發展商亦推遲一手項目開盤,令市場積存的未售出一手盤數量激增。仲量聯行今日(10日)發布的《香港住宅銷售市場綜述》指出,一手住宅供應已累積有79,000伙,按現時的銷售進度,發展商需要約5.4年,才可售出全數單位。
該行指,2022年9月已落成的未售出私人住宅單位數量激增至14,700伙,比過去3年平均每年10,800伙高出36%,而去年臨近年底時,住宅市場更趨淡靜,該數字預計於2022年12月超過16,000伙。截至去年11月底,待批預售樓花同意書的單位數量達到20,579伙,按年增加29%;同時,於2022年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的20,554伙中,有約10,000伙尚未售出。按過去3年每年平均14,568伙一手住宅銷售宗數計算,市場可能需要5.4年來消化目前已落成和建築中的未售出單位。
發展商或需擴大減幅促銷
仲量聯行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表示,大部分發展商於去年第4季度推遲一手項目開盤,已開盤項目銷售亦表現疲軟,相信農曆新年後推出的新盤數量將會激增,市場將需要較長時間消化供應。又由於新盤貨尾量上升,將加劇競爭,發展商難免要增加折讓幅度,以促銷單位。
經濟復甦初期 買家仍觀望
此外,仲量聯行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志輝稱,現時大多數潛在買家仍抱觀望態度,很可能在經濟復甦後初期對置業保持猶豫。儘管家庭收入中位數的改善及樓價下跌,抵消了部分按揭利率上升的影響,但負擔能力比率(假定每月按揭還款額/月收入中位數)在去年9月份仍處於68.6%的高位,明顯高於去年1月的59.7%,再加上低迷的經濟和疲弱的股市,將繼續打擊潛在買家的置業意欲和信心。
儘管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後的人才流入,會帶來住屋需求,但黃志輝認為,短期而言,南向資金流動可能會持續受到管控,在現行辣招下,住宅市場的供需平衡仍遙不可及。他又預期,中小型住宅資本價格於2023年將下跌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