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9-02-15 06:00:00

寫好劇本 難在忠於故事 拒誘惑 麥兆輝

分享:

麥兆輝,單看名字已能號召觀眾入場的編導。他的新作《廉政風雲 煙幕》於賀歲檔期上映,不走合家歡喜劇路線,找來兩位影帝劉青雲、張家輝和影后林嘉欣主演,大玩燒腦懸疑,故事圍繞一宗私煙案,其中張家輝演「沒犯法,但騙人」的做數會計,劉青雲則演為破案踩界的廉政公署調查員,說的是愈走愈濶的法律罅,「這正是現在體制和社會裡的狀況,很多問題也是這樣,很多灰色地帶,因為這種無奈,令我想寫這故事和角色。」麥兆輝如是說。影片有句對白是「若為破案而不惜一切,這已是貪念。」貪念,帶來誘惑,適用銀幕前的觀眾,也適用於幕後的編導。《無間道》系列的成功,為麥兆輝帶來說故事高手的讚譽,對他而言,這是認真寫劇本的開始。他直言,早年執導曾追求大卡士大製作,總結滑鐵盧經驗,讓他領悟劇本必須要對故事忠實,「首要清楚自己要說怎樣的故事,所有事情都要適合這故事,只做啱的事,絕不容易,因為中間有很多失落和引誘!」誘惑無處不在,他不忘自我提醒。

文:許惠敏      圖:陳奕釗
場地:星影滙Metroplex

 

歎咖啡 促成煙幕風雲
《煙幕》的創作靈感源自90年代轟動一時的「徐道仁案」,涉及85億港元的走私香煙,當年,廉政公署特派專員往新加坡,成功遊說關鍵證人徐道仁回港作供,詎料證人出庭前在當地遭黑幫家法處決。2003年,潛逃內地的兇徒被捕判刑,麥兆輝讀到有關報道,深感興趣,「因為寫劇本構思故事,我經常看法庭或犯罪新聞,遇上有趣題材會放在心裡,這案件由走私香煙變為殺人滅口,而讀新聞只能了解事件的部分,有很多想像空間去創作劇本。」於是,麥導花約兩年搜集資料,曾接觸一位私煙行內人,了解走私香煙的運作,卻無法探聽案件內情,他憶述說:「始終都不清楚滅口原因,最後對方只留下一句『件事牽涉很多錢,搞到人都死了,別要再追落去吧!』」他認為既然是真實個案,不宜太過天馬行空,劇本也就擱置下來。直至約兩年前,料不到廉署主動找上門,跟他洽談為署方拍宣傳劇,劇集沒拍成,卻讓他有機會親到ICAC「歎咖啡」,了解箇中運作,促成《廉政風雲》三部曲的構思。首部曲《煙幕》以私煙案作背景,講述香煙貿易集團賄賂海關案開審前,唯一證人許植堯(張家輝飾)卻飛了去澳洲,廉署調查主任Shirley(林嘉欣飾)被派往澳洲遊說他回港作證,其任職總調查主任的丈夫King Sir(劉青雲飾),要在7天內破解種種疑團。接續的《黑幕》和《內幕》,仍以廉署調查為主軸,至於選角或題材則尚未落實。


無奈感 醞釀新創作
所謂煙幕,除了指私煙案幕後黑手,更有撥開煙幕見人心之意,「我最想寫人心變化,今天是朋友,明天變成敵人,箇中變化最為吸引,唯有人的故事最普世,能跨越文化界限。」麥兆輝明言,關鍵角色是張家輝,他演負責為煙草公司做數的會計,這設定跟他的大哥有關,其兄曾留學英國讀會計,回港在大型會計公司工作,兩年多後轉行考督察,令當年約17歲的麥兆輝大感不惑,長大後查問究竟,「大哥說起初因興趣選讀會計,以為計數可解決問題,正式做會計才發現是以數字隱藏某些事實,自覺良心不舒服,覺得好像是騙人,但又不是犯法,我深刻記得這番話,因為這正是現在體制和社會裡的狀況,很多問題也是這樣,很多灰色地帶,因為這種無奈,令我想去寫這故事和角色。」他有點不吐不快,「例如以前存錢入銀行會有利息,現在沒利息是天公地道,若是存款少過某數目,甚至會收取行政費,銀行不犯法,但好像呃緊你……」回看麥兆輝與莊文強合作的《竊聽風雲》系列,題材包括警察知法犯法、股市操控、原居民丁權炒賣,《煙幕》觸及大集團做數法律罅和踩界查案,全都是長久存在的敏感問題,人所公知,卻是無可奈何,麥導形容,這些習以為常的荒謬是創作土壤,能醞釀不同的故事,啟發思考,「電影始終是戲劇,不能提供解決方案,至少希望大家多留意!」
 

adblk6

論盡兩帝一后
電影有強勁卡士坐鎮,開畫至今,已衝破二千萬票房。麥兆輝慶幸可選擇有能力的演員,本身讀戲劇表演系的他,向來重視演員的實力,「即使劇本寫得天花龍鳳或是宇宙級導演,欠缺了有能力演繹角色的演員,根本不算一回事。」他不諱言,以前有不少演員本來是歌星,往往要設計接近其性格的角色,善用其特質作本色演出,如今,一次過跟兩帝一后合作,先談首次合作的張家輝,「我覺得他是被低估了的演員,還有很多潛能未發揮,今次的會計師角色很難演,聰明又內斂,要掌握細微的變化,不像《激戰》角色般外顯,只要你有決心練大隻便能變成角色。」兩人惺惺相惜,家輝有場戲要背三頁紙台詞,事前做足準備,更對麥兆輝說:「你寫的對白真是對白!」意即一字不能改,的的了了都有意思,麥兆輝笑言,「這是我做編劇和導演多年,最大的欣賞!」對於同是初次合作的林嘉欣,麥導大讚:「嘉欣是從天掉下來的女演員,樣靚又甜,她有一顆柔軟的心,可以打開給你看。」他慨嘆,市面有很多樣靚但完全不懂演戲的花瓶,林嘉欣是繼張柏芝後,另一位美貌與演技兼備的女演員,「香港較少受戲劇訓練的女明星,大部份本來是鬥靚的佳麗,入行才慢慢學演戲,但演戲不是容易的。」至於老柏檔劉青雲,麥兆輝最欣賞他用心鑽研嶄新演繹方法,「有些演員總能交出拿手好戲,但演來演去都是同類角色,但青雲每次接演劇本,都能交出全新角色來,這次他的演出確實幾衰格。」


說好故事 只做對的事
無疑,精湛演技能令角色更豐富,甚至提升整齣電影的層次,但說到底,還需有紮實的劇本,才能打造好的電影。1990年入行的麥兆輝從副導演做起,17年前的《無間道》可說是他編導生涯的重要分水嶺,打造了「麥莊」編導組合,此後他的作品多會親自編劇,他坦言,「《無間道》是第一部認真寫劇本的戲,因為經過失敗,前一部作品(2000年的《願望樹》)口碑與票房都很差,以前做導演,總想著大卡士大製作,後來專心寫劇本,漸領悟劇本必須要對故事忠實。」寫劇本,麥兆輝習慣先寫好結構,然後仔細構思人物背景,角色身份性格要與對白相符,平均花半年至一年時間,最難是堅持做對的事。他舉例說,假如構思成本六百萬的本土寫實故事,若老闆擔心寫實劇情沒市場,叫價三百萬完成,將價就貨,要犧牲質素或扣減人工,不公平也不理想;反過來,若有投資者給五千萬找大明星來演,甚至勉強加動作戲,一切變得華麗浮誇,就是與寫實劇情錯配。他強調,「所以,首要清楚自己要說怎樣的故事,所有事情都要適合這故事,只做啱的事,絕不容易,因為中間有很多失落和引誘!」


淺談香港影業
話說回來,綜觀香港電影市場,連開戲也不易,又何去何從?他認為,電影業走下坡,日本、台灣也同樣發生,製作成本上漲,不計明星海鮮價片酬,一部低成本製作約需二百多萬,正常製作則要六百萬左右,香港票房能收過千萬已是難得,單靠本土市場,難以養活整個行業,「其實香港電影的生存,一直都是外向性的,以前靠台灣、星馬泰、日本或韓國等地,但現在最穩固是內地市場,我覺得一定要做合拍片,否則難有空間開戲,問題是你如何做或做得有幾好。」《煙幕》雖是合拍片,卻能起用香港演員班底,縱有爆破飛車戲,卻沒有槍戰,皆因ICAC職員沒有內地人,成立45年也沒開過一槍,這些都是麥兆輝的堅持。以麥導的知名度,當然有話語權,如果是新導演,又可以怎樣?過來人的經驗之談,是做好基本步,他語重心長地說:「明星演員會吸引人進場,但通常很多修改要求,倒不如寫個實淨劇本,不只是給觀眾看,更是要讓投資者或業內人士知道,你有能力處理一套戲的拍攝,最緊要是顯示你說故事的能力。」
 

劉青雲與林嘉欣扮演一對冷戰中的夫婦,兩人有不鬥氣場面,其中一場戲,青雲拿著老婆紙牌接機,場面搞笑。 青雲與家輝的對手戲不多,兩個角色每次同場,都會有身份的轉變。 這場在澳洲拍的對手戲,張家輝要說三頁台詞,他一字不漏的背好,還讚麥兆輝的對白寫得精準。

入App免費換走健康產品

入App免費換走健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