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1-08-12 15:23:00

粵劇的美學——粵劇個人風格停滯不前?

分享:
薛覺先強調「依字行腔」。

薛覺先強調「依字行腔」。

歷代香港粵劇藝術家精益求精,不斷在前人基礎上創新。本集「粵劇的美學」將會詳述,前輩伶人如何建立個人風格,以及影響風格創新的種種因素。

上世紀20至50年代被認為是香港粵劇的黃金時期。傑出的藝術家都能創造多元化的風格,充滿個人唱腔和演繹方式。21世紀開始,演員傾向於模仿前人風格而獲得觀眾認可,使個人特色發展停滯不前。香港教育大學粵劇傳承研究中心於2014至17年間,進行一項名為「粵劇創造的本質:藝術家、鑑賞家和初學者的理解及其互動」的研究,探討粵劇演員個人風格的發展現況。

林家聲在薛腔的基礎上再發展,嘗試以唱腔的處理,深入反映曲詞的意思。

林家聲在薛腔的基礎上再發展,嘗試以唱腔的處理,深入反映曲詞的意思。

研究透過不同演員的同一錄音唱段,分析唱腔的異同,如何反映個人風格。例如薛覺先強調「依字行腔」;林家聲在薛腔的基礎上再發展,嘗試以唱腔的處理,深入反映曲詞的意思;新馬師曾學習京劇的發聲和唱法,以完全不同的唱腔和發聲方法,重新演繹薛氏的作品。以上三位前輩演唱同一曲《胡不歸之慰妻》就有不同的演唱特色,反映個人風格的重要。

此外,粵劇演員會否建立個人風格,其實取決於幾項條件。例如演員的個人意願,是否選擇追求、敢於創造,便決定其會否發展個人風格特色;當然演員亦要有足夠的知識、技術水平,方可在傳統基礎上創新。另外,受西方音樂會禮儀影響,香港粵劇觀眾傾向過度鼓勵演員;他們較少在富競爭的環境接收真實中肯的意見,容易令粵劇行內生態失去平衡,妨礙個人風格發展。更多的是,為爭取財政支持及政府資助以彌補龐大開支,演員除演戲外還要兼顧繁複的行政工作,難以在藝術上花更多時間,力求進境並建立個人特色。

adblk6
新馬師曾學習京劇的發聲和唱法,以完全不同的唱腔和發聲方法,重新演繹薛氏的作品。

新馬師曾學習京劇的發聲和唱法,以完全不同的唱腔和發聲方法,重新演繹薛氏的作品。

總而言之,外在環境是建立個人風格的關鍵因素;建立個人風格亦需要漫長的努力,還要得到觀眾及同業的認可。優秀的粵劇演員透過努力學習,不斷分析、反思和改良前輩的藝術表現,也可以自成一派。

《戲曲天地》全新特備環節「粵劇的美學」由梁寶華、黎曉君主持,每周六下午4時至5時,於港台第五台(AM 783)播出,帶你深入淺出認識粵劇的藝術。重溫︰https://t.rthk.hk/swluu

香港教育大學粵劇傳承研究中心總監梁寶華教授(Prof Leung)。

香港教育大學粵劇傳承研究中心總監梁寶華教授(Prof Leung)。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