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a_1.jpg.webp?itok=tcKXlWQR×tamp=1739071278)
蛇年|廣東歌中尋蛇蹤
蛇是一種有趣的生物,古今中外,蛇在大眾心中有着不同形象和文化涵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蛇是長壽和吉祥象徵,靈動的蛇更是智慧和生命力的體現;但蛇同時是讓人敬而遠之的陰險邪惡化身,是中國的「五毒」之一,又是《聖經》中引誘阿當、夏娃犯罪的魔鬼。蛇的不同面相和形態亦收錄在不少廣東歌之中,趁着蛇年跟讀者略作介紹。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1_24.jpg.webp?itok=x6ABk5xG×tamp=1739071278)
「百變天后」梅艷芳曾在演唱會化身埃及妖后,與真蛇共舞獻唱《夢姬》,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圖片來源:「百變梅艷芳 我們的超級偶像 ASIAN LEGEND ANITA MUI」facebook專頁)
梅艷芳《夜蛇》 唱出纏綿繾綣愛情
「他是我的夜困住我的蛇,在緊緊捲我我卻甘做被困者……」梅艷芳主唱的《夜蛇》,收錄在她1997年的專輯《鏡花水月》內,由倫永亮作曲,林振強填詞。歌詞以蛇去比喻一段纏綿繾綣、難以自拔的愛情。
愛情驟然降臨,一但戀上無法抽身,猶如被蛇緊緊纏繞的獵物,如阿梅所唱:「人一不留心便給捲上糾纏,人一癡了心便囚在衝都衝不出的圈裡面」,但是「明知他危險卻給俘擄催眠」,因為已愛得泥足深陷,情難自禁。歌詞中還有「蛇舌般夜神祕再呼喚」、「風似蛇舞般在長髮裡扭動」等立體描寫,加深聽眾對蛇的魅惑印象。
容祖兒《舌尖開叉》 慾望與道德掙扎
容祖兒的歌曲中,有兩首可找到蛇的形象,一首是2006年的《舌尖開叉》,另一首是2008年的《蛇》;無獨有偶,兩者都由周耀輝填詞。
周耀輝曾是基督徒,聽他的作品不時可發掘出《聖經》的碎片。開叉的舌尖是蛇的標記,在容祖兒在《舌尖開叉》中,蛇代表心中的原始慾望。在慾望膨脹前,人就如歌曲最初所唱:「吉時要親新伊甸,凶時要親古聖殿;東面要舔魔鬼肩,西面要舔天使臉」,在慾望與道德間掙扎。然而,當心中的毒蛇吐出開叉舌尖,把理性吞噬,人沉淪於慾望中,「著急的吞下一切纏綿,什麼都親自試驗,著急的貪慕一切目前」,就如吃了分辨善惡樹果實的人,捲縮着一切的發現……
另一首《蛇》亦有不少宗教元素:例如「伊甸過去」、「愛我,你應知錯過是原罪」等描述。曲中主角向另一半唱:「請跟我,想做蛇」,希望對方拋開俗世枷鎖,像蛇一樣順從慾望,追尋一段「快樂就覺得很對」的愛情。
陳凱詠《百妖夜行的修行》 靈感源自《白蛇傳》
《百妖夜行的修行》是獨立歌手陳凱詠(Jace)2024年的作品,由她自行作曲,林夕填詞。歌曲靈感取材自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聽歌詞起首幾句:「不要⼩看區區青蛇,請到魔怪妖精比邪」及「請法海也不必⼼邪,不顧早課貪癡⼀夜」,三言兩語道出人物背景性格。
除了《白蛇傳》故事,身為佛教徒的林夕亦在曲中使用不少佛學用語,例如「般若」、「貪癡」和「行者」等字眼。陳凱詠曾在訪問表示,歌曲以現代的視角詮釋「百妖」的概念。那到底歌曲描述的妖,是修練成精的青蛇,還是六根不淨的法海?讀者可自行領會。唯一可知的是,創作者希望透過《百妖夜行的修行》,鼓勵聽眾擁抱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