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1-06-03 08:00:00

香港電台第五台節目《戲曲天地》粵劇的美學

分享:
 6月5日起,梁寶華教授(右)與黎曉君(左)主持港台第五台節目《戲曲天地》──「粵劇的美學」,解構粵劇藝術。

6月5日起,梁寶華教授(右)與黎曉君(左)主持港台第五台節目《戲曲天地》──「粵劇的美學」,解構粵劇藝術。

淺談「美學」

粵劇作為一種香港傳統的表演藝術,充滿了濃濃的本土文化及美學元素。我們常常會在日常生活中提及「美學」一詞,然而,究竟何謂「美學」?中國戲曲與西洋歌劇在美學的角度上又有何異同?而當中又有什麼值得欣賞的美學?

美學是一種對「美」的研究及學說,隨著歷史的發展衍生出不同派別及主張,其中包括形式主義(Formalism)及參照主義(Referentialism)。形式主義主張觀察作品的形式或外表等元素,著重於作品的規則、技巧及理論;而參照主義則強調作品的內容,及背後表達的情感和思想。

我們可以通過以上兩種主義的概念,來簡單分析中國戲曲與西方歌劇的分別。在作品的表達方面,中國的戲曲較傾向於強調作品內容及角色內在情感表達;而西方的歌劇則較著重於外在及技巧層面上的表現。

戲曲及歌劇演員的發聲技巧與習慣亦有所不同。由於粵語中常出現唇舌齒音,故粵曲演出者發聲時強調字音分明,咬字清晰,發音完整(即粵曲術語中的「露字」);反之,西方歌劇演出者則著重表現旋律,以有效投射聲音為目標,咬字相對較為模糊。

除了「字正」,「腔圓」亦是粵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粵曲中有一種稱為「拉腔」的演唱方法,即唱一單字時有超過一個的旋律音。演唱者在轉音時必須非常注意音與音之間的圓滑流暢,不能「起角」;西方歌劇則追求旋律的音準,每次的轉音就像樓梯一樣階級分明。

節目首集播放新馬師曾的《胡不歸之哭墳》,與眾一同賞析。

節目首集播放新馬師曾的《胡不歸之哭墳》,與眾一同賞析。

此外,戲曲與歌劇演唱者於表演時的呼吸節奏及感情的融入,亦有明顯不同。在粵曲中每句短句的連繫,就如中國書法一樣「欲斷還連」,演出者在句與句之間的呼吸,必須保持自然及順暢;然而,西洋歌劇演出者則較常一口氣唱整個分句,強調其完整性。

在感情方面,我們可以很常看到粵曲唱家即便是只唱不做,也會在演出時全情投入,七情上面(即戲曲術語中的「關目」),亦會因應曲意而控制每句曲詞的力度及速度,這點在西方歌劇中較為罕見。可見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之下,中國戲曲與西洋歌劇分別呈現著不同的美學。

《戲曲天地》全新特備環節「粵劇的美學」自6月5日起,由梁寶華、黎曉君主持,每週六下午4時至5時,於港台第五台(AM 783)播出,帶你深入淺出認識粵劇的藝術。重溫︰https://t.rthk.hk/swluu

 

adblk6
香港教育大學粵劇傳承研究中心總監梁寶華教授(Prof Leung)。

香港教育大學粵劇傳承研究中心總監梁寶華教授(Prof Leung)。

網購平台MAMA730 已經面世,購物由此進︰https://mama730.com/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