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是醫療發展的大趨勢,醫管局繼去年在普通科門診及急症室引入AI協助分析胸肺X光片,將於今年冬季引入AI識別髖關節骨折系統,系統分析X光片可自動識別病人是否骨折,準確度達96%,醫生收提示後會覆檢。系統於冬季在新界西聯網和港島西聯網醫院急症室率先試行,其後再推展至全港公立醫院,而系統為醫管局早前設立數據實驗室其中一個研究項目。
識別髖關節骨折AI系統的數據,源自醫管局數據實驗室內的18萬病人共100萬張X光片。當醫生將新患者的髖關節X光片供系統分析,AI會自動識別病人是否有骨折,若有問題,醫生查閱該X光片時,電腦屏幕的「提示按鈕」便會閃動,醫生按入去可進一步覆檢系統提示病人骨折情況,可提高診症效率。
研究員之一、伊利沙伯醫院顧問醫生(放射診斷部)趙允恒形容用AI是「多隻眼」,可提升診症服務,但不能取代醫生,因診症需配合臨床診斷。他補充,系統可減輕前線員工的工作量和壓力,及早識別及時診治患者。醫管局高級醫療信息經理陳嘉賢醫生指,冬季衣着厚實,長者較容易跌倒,因此將在今年冬季在新界西聯網和港島西聯網醫院急症室率先試行,未來會推展至全港公立醫院。
醫管局成立的數據實驗室主要為便利研究,因過往研究人員欲進行研究,需要到每間醫院申請數據,更須自行去除可識別病人姓名、年齡等個人資料。陳嘉賢指,數據實驗室中所有數據均已去除個人資料,實驗室有措施防止數據洩露。每部電腦都有數碼足跡紀錄,需要時可方便追蹤。她續指,研究結果會用回在病人上,形容是「互利互惠」。
醫管局於前年設數據實驗室,供八大院校科研人員申請用以做醫療研究項目,至今已開展42個研究項目,除髖關節骨折AI系統預計今年稍後正式試行,另有15個項目已完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