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表示,自提店愈開愈多,一包包貨品多到要放在店外行人路上,是香港零售業蕭條其中一個主因。(網上圖片)
網上購物模式愈見發達,不少消費者都傾向淘寶,對實體零售店需求大減,淘寶早前更推出購物滿99元包郵到港服務,更是恍如向零售結業潮「補多一刀」。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表示,自提店愈開愈多,一包包貨品多到要放在店外行人路上,是香港零售業蕭條其中一個主因。
江玉歡昨日於社交平台發文,指有市民向她表示自提店愈開愈多,一包一包網購貨品多到要放在店外的行人路上,反映市民對網購的熾熱,亦是香港零售業蕭條的其中一個主因,「一間拍烏蠅的店舖若遇到自提店為鄰居,確實是現實的諷刺。」她指點解類似對零售業的影響相對在歐洲及日本出現較少,可能是因為他們售賣的貨品較有特色,較難在最大的幾間綜合平台購買,就算要買,顧客也要到商店的網站。
尖沙咀大舖也賣淘寶貨 陷惡性循環
江玉歡認為,市民在網上購物成了風氣,三年疫情更令他們對網購著迷,有時買回來的根本不合用,因價錢平「買了先算」,對荷包及環境責任偏低。「有時在家作盡職審查,必會發現不少物品也是網購回來,沒甚麼大作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她坦言現今零售業走出困局並不易,「有朋友說空舖幾年也難找租客,難怪連尖沙咀的大舖也在賣淘寶貨,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一條街一個區剩賣淘寶貨,怎留得住遊客消費,怎叫香港人不北上消費呢?」
網民稱資訊透明化 港失「買辦角色」
有網民回應江玉歡稱「近排因為包郵呀嘛,咪多這相片情況,我記得未包郵前肯定無那麽多!」、「同一樣野大陸制,運來香港轉包裝,香港可能賣出三倍大陸價」、「香港的銷售一向都係買辦的角色,沒有自己的廠房,在以前資訊不發達的年代還可以賺點代購費。現在運輸方便和資訊透明化的情況下,沒獨特性的商品還不如跨境買更便宜」、「真是要有心理準備網購已經成為購物新常態!」、「特首說香港要轉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零售行業同樣也要轉型」、「咁你話香港有咩特色野賣啊,都係淘寶貨加價賣比巿民,售價貴巿民咪自己上網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