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側張口的銅獅叫「史提芬」,右側沉穩的銅獅叫「施迪」。
被指象徵香港經濟發展的滙豐銀行,其早前因反修例示威遭損毀的兩隻位於總部的風水銅獅「史提芬」(Stephen)和「施迪」(Stitt),經過多月圍板復修後,今日終於重見天日,吸到不少市民圍觀這兩隻吉祥物重光。
相關新聞:滙豐總行兩銅獅今拆圍板重光
談到兩隻銅獅與滙豐關係便要追溯到1921年,由於獅子在中國文化中寓意吉祥和昌盛太平,當時滙豐的總司理史提芬(Alexander Stephen)決定於正在興建的上海新分行門外擺放一對象徵「守護」和「安全」的獅子,而製作銅獅的模型是在英國用青銅鑄造,再在1923年移到上海參加新大樓的開業儀式,兩隻銅獅之所以命名「史提芬」和「施迪」是取自當時滙豐總司理史提芬及上海滙豐司理施迪的名字,當中左側張口咆哮的銅獅就是「史提芬」,右側沉穩平靜的是「施迪」。
怎料兩隻銅獅駐守滙豐的上海分行後大受歡迎,到了1930年代中期,滙豐總司理祁禮賓(Vandeleur Grayburn)在委託建造香港新總部大樓時,決定在位於德輔道的宏偉入口兩側放置銅獅,成為了今日放在滙豐總行門外的兩隻銅獅的由來。
在香港淪陷日本期間,「史提芬」和「施迪」一度被當作廢銅運到日本,幾經波折,最終運回香港,惟銅身留下彈痕。之後,兩尊銅獅一直鎮守新舊滙豐總部大門外,成為香港滙豐銀行的標誌,相傳撫模獅爪祈求能帶來好運。

參觀銅獅重光的市民撫摸相傳帶來好運的獅爪。

兩隻銅獅在日治時期曾被當作廢銅運到日本。(滙豐文件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