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引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繼續擴散,本港昨再多1名「邊爐家族」確診者的酒樓同事確診,累計個案升至50宗。衛生防護中心承認,有個案源頭不明及沒有外遊紀錄,不排除出現本地傳播或有患者組成傳播鏈。不過,抗疫也有好消息,一名25歲男患者上周二確診後,留醫至昨日出院,成為本港首名新冠肺炎康復者,醫管局強調他情況穩定,決定讓病人出院時會觀察他的臨床狀況和反覆檢測,料日內會再有其他確診者出院。


「邊爐聚會」在Lento Party Room舉行。(IG圖片)
新增的第50宗個案,患者為一名51歲男子,他與第37宗個案的55歲女子、即「邊爐家族」個案首名24歲確診男子的二姨,一同在旺角北京樓的廚房工作。
新增患者過往健康良好,居於青衣長安邨安濤樓,上周一(3日)發燒,翌日向私家醫生求診,放1天病假後,於6日至9日重投工作,其間有佩戴口罩及與同事用膳。男子至周一(10日)到廣華醫院求醫,並入院接受隔離治療,至昨日確診並轉送往伊利沙伯醫院,現時情況穩定。他於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其同住的妹妹出現病徵,並將留院接受隔離治療。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患者工作的廚房另有5人與他們於同一區域工作,已全數送院檢查,當中兩名出現相關病徵的同事已驗出對新冠肺炎呈陰性;中心另對廚房其他範圍的18名員工作醫學監察。在此宗「邊爐家族」感染個案中,首名確診男子父親的女同事,日前亦已確診。
難以擴大懷疑個案呈報範圍
就本港近日出現多個二次傳播群組及零星個案,張竹君承認對病毒傳播情況感到擔心,指部分個案源頭不明、最近沒有外遊紀錄,而大部分病人的徵狀類似流感,情況亦見反覆。她不排除出現本地傳播,或有病情輕微的患者組成傳播鏈,但未至於社區大爆發。張竹君續說,現階段比較難擴大懷疑個案的呈報範圍,因日後如有發燒或呼吸道徵狀的病人都必須呈報,每日個案數目或將大增,「醫管局也不會有足夠地方進行隔離治療。」她強調,醫管局現時已加強病毒檢測,患者出現肺炎徵狀也會進行快速測試,公立醫院現時平均每日檢測逾700名患者。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昨午稱,48名確診病人仍分布在8間公立醫院治療,當中4人危殆、兩人嚴重;第18宗個案昨早已出院。該個案是居於土瓜灣馬頭圍道183號的25歲男病人,他上月28日發病、上周二確診,至昨日康復,成為本港首宗出院個案。何婉霞稱,他接受治療期間曾服用兩種抗病毒藥物,包括紓緩上呼吸道症狀的「利巴韋林」,以及蛋白酶抑制劑「快利佳」,病人情況亦一直穩定。

土瓜灣馬頭圍道183號。(陳奕釗攝)

昨晚一女子由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被載走。(鍾式明攝)
康復者兩次測試均呈陰性
何婉霞續說,醫管局安排病人出院的條件符合國際標準,病人須接受兩次相隔最少24小時的新冠肺炎測試。第18宗個案兩次測試結果均呈陰性,加上臨床狀況許可,與衛生署聯絡後決定昨早讓他出院。何婉霞表示病人一星期後要回醫院覆診,被問及會否擔心復發,何婉霞重申此乃一貫做法,以監察病情有否改變及會否出現其他病痛。她又透露,部分確診者情況穩定,若血液化驗報告結果理想,可陸續安排出院,但未能掌握將出院人數和時間,「不排除今晚(昨晚)或明日。」至於非本地病人的出院安排,衛生防護中心指須依照入境條例處理留港問題,出院前要聯絡相關部門。
被問到醫護人員能否獲分配足夠防護裝備及近日有否失竊,何婉霞指當局無收到醫院大量口罩失竊的報告,並正監察口罩使用量,希望醫護人員審慎使用。她又指,醫管局有指引,若醫護人員合理使用都獲分派裝備。另外,長康邨康美樓日前撤離住客時,多名警察穿上較在場醫護人員高級的保護衣,在社會引起熱議。何婉霞表示,不同部門有不同程序,她不了解警方的程序和如何考量風險,所以較難評論,僅強調醫管局程序很標準、有準則。她並解釋,若要接觸病人,例如便入隔離營或監測病房,則要使用即棄N95口罩、全面罩、藍色保護衣及即棄手套,而插喉、抽痰,這些有機會產生霧化的程序,就會穿全套保護衣保護員工。
(相關新聞見A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