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後日出爐,坊間已預測今年盈餘創新高,要求「派錢」呼聲甚高;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今年財政盈餘會較去年高,但無論推出甚麼措施,都難以令所有人快樂。他指出,在財政充裕時要強化醫療配套;又透露關愛共享亦是預算案的主旋律。至於部分團體昨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預算案推出紓困措施改善民生。
陳茂波昨發表網誌,表示今年的財政盈餘將會高於去年,政府要確保資源運用合情合理,既要照顧市民當前的困難,亦要為未來做好準備。對於坊間有言論指,未雨綢繆是在處理比較遙遠的事,倒不如將錢退給市民,他則指,未雨綢繆不代表漠視今天的需要,正因為見到今天社會面對的問題,必須要洞悉未來,要「錢到」、「心到」才有望化解。
陳茂波以醫療服務為例,提出在財政充裕時,是否應該更積極籌劃如何強化醫療系統的配套設施,以便在人口老化的挑戰中,市民仍然可繼續得到優質的醫護服務;並指如果不做好準備,一旦政府遇上財政緊絀,就會令有需要的市民,得不到適切照顧。
羅致光稱興建安老院舍規劃冗長
勞福局長羅致光亦發表網誌,指有意見認為政府大量盈餘下,應大幅投放資源,增加資助安老宿位。但他指,不是政府有錢,便可變出大量資助安老院舍,因興建安老院舍涉及冗長規劃過程,如一所去年初開幕的安老院,由規劃至開幕長達19年。他又指,局方會繼續物色合適的項目,透過不同模式興建所需的安老院。
團體倡推紓困措施
另外,多個團體及政黨昨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預算案推出措施改善民生。其中社區組織協會指減稅對基層市民和劏房戶未能受惠,建議政府派錢,又要求恢復對「N無人士」的生活津貼。工黨就要求政府興建公屋,認為比派錢更實際。而西九新動力建議將兩元公共交通票價優惠,和醫療券的受惠年齡降至60歲。科大經濟系客座教授雷鼎鳴則贊成全民派錢,認為可以藏富於民,但長遠要考慮人口老化問題,堅持審慎理財的原則,不應為財政儲備設立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