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荃古道有市民郊遊避疫。(莊振邦攝)
港府為防疫推出的「限聚令」等措施將於周四到期,正當不少商戶及市民期待疫情放緩下,市面可在禁令後逐步回復正常之際,本港昨新增2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中,其中一宗卻是相隔9日後再現的本地感染個案,致「解除禁令」的日子或要再等一會。然而,隨抗疫時間愈長,市民的警惕性亦似有所鬆懈,周末周日的公園、海濱,以至各大商場,都見閒逛的人群,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再次呼籲市民如無必要最好都留在家中,以切斷傳播鏈。
本港昨增2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累積1,025人確診。截至上周六,自本月9日出現最後一宗源頭不明本地感染個案(#968)後,本港已連續9日沒有新本地個案,但過去個半月都無外遊的維珍航空47歲女地勤人員(#1026)昨確診,打破近10日的「零本地個案」。患者2月下旬曾赴英國,之後一直有戴口罩上班,主要在機場分流由英返港旅客,間中有解答旅客查詢。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患者本月6日開始咳嗽,仍有上班,並於14及16日兩度向機場醫生求診,至上周五放假往北大嶼山醫院求醫,翌日交回深喉唾液檢測後昨確診。
地勤69同事須測病毒
該地勤人員獨居東涌裕東苑賀東閣,潛伏期及發病後主要留家或到附近的富東商場,並無聚會或外出遊玩。張竹君指,患者主要在東涌和機場一帶活動,可能受機場的環境污染,謹慎起見防護中心共安排69名同事接受測試,了解有否隱性傳染病者,包括數名曾與患者共膳的同事密切接觸者,當中1人已出現輕微病徵。她認為,輕微病徵或隱性病人一般都不會即時求醫,或令社會出現隱性傳播鏈,提醒返港人士或部分高危行業人士,出現病徵後即使沒發燒也不應上班及要盡早求醫,如機場員工或的士司機。
另一名新確診者為35歲男教師(#1025),他1月停課後前赴英國,上周五返港後曾到亞洲國際博覽館留下深喉唾液樣本,之後回紅磡寶石戲院大廈A座進行家居檢疫,最終確診。對於何時才可形容疫情受控,張竹君指一般會以兩個病毒潛伏期共28日沒有本地個案為準則,並由最後一宗本地個案患者入院日翌日起計,因病人入院時已與社區分隔。
市民「抗疫疲勞」頻外出
「限聚令」等措施將於周四屆滿,張竹君指從公共衛生角度,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愈耐愈好」,政府亦會考慮是否要延長,但相信政府會有其他考慮。最近如上周的復活節長假,以及剛過去的周末,都有不少市民趁天晴朗,到公園或海邊等空曠地方「放風」,亦有市民到各大商場逛街購物,部分人更不時脫下口罩,被指是出現「抗疫疲勞」,大眾對抗疫措施有所鬆懈。張竹君說,明白市民長期留在家中會悶,呼籲有需要外出時要做足預防措施,如無必要最好都留在家中。
另外,當局今起向抵港人士派發多一個深喉唾液樣本樽,讓患者在家居檢疫第12日再收集樣本並交回。張竹君指市民第12日上午把樣本樽交到收集站後,一般翌日晚上就有結果,讓市民在檢疫期最後一日得知結果。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表示,當局仍要為下一波疫情作兩手準備,正研究把康復中或病情穩定病人,送往現有社區康復隔離設施,騰出更多醫院隔離病房。

尖沙咀海港城。(鍾式明攝)

深井釣魚灣泳灘。(莊振邦攝)

尖沙咀海濱花園。(蘇文傑攝)
許樹昌料限聚令延長
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圖)昨接受傳媒訪問時,相信「限聚令」等措施將延長,認為政府在28日沒有新增本地個案或異常群組爆發後,才會放寬有關措施。他建議可先讓公務員復工、重開康樂設施,但食肆運作模式應維持現狀。他又指疫苗最快明年中出現,預計市民之後一段時間也要繼續戴口罩。他又呼籲市民不要因近日新增個案減少而鬆懈防疫。(相關新聞見A2-8)

許樹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