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7-09-20 06:00:00

{香港高齡化系列} 政府安老政策承擔不足 促設專責委員會 訂長期護理服務標準

分享:
長者對長期護理服務需要持續增加。

長者對長期護理服務需要持續增加。

本港於2032年起將面對「高齡海嘯」來襲,至2052年85歲以上人口,是現時的4.2倍。人口高齡化意味長者對長期護理服務需求增加,特別是安老宿位,但本港宿位嚴重不足。有學者推算,政府投放於長期護理服務的開支,只佔GDP約0.3%,反映整體安老政策承擔不足,建議政府成立長期護理服務委員會,規劃服務標準。

文:胡靄玲、圖:蘇文傑


研究社會保障的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於唱表示,香港的安老政策問題主要是服務供應量不足,人手亦相當短缺,吸引不到年輕人入行。他指,不論社區照顧服務或安老宿位,均需時輪候,曾聽過前綫社工指,有時為免長者輪候社區照顧服務太久,「夾硬收多啲,結果一星期5日送飯,變咗3日,上門沖涼就沖少啲,結果質量都好差」。

黃於唱指,政府整體安老政策承擔不足,投放於長期護理服務的開支,只佔GDP約0.3%。他說,日本老齡人口較香港高4個百分點,但長期護理服務的開支佔GDP 2%,而且當地安老院有很多年輕人入行,整體護老制度比香港好。

黃於唱表示,要政府大幅提高長期護理服務的經常性開支,十分困難,冀望政府成立長期護理服務委員會,規劃服務標準,並適時依照實際數據,調整服務需求,制定合適政策。面對護老業人手不足,他建議政府做好業界的進升階梯,改善業界形象,吸引年輕人入行。

adblk6


倡鼓勵院舍長者重返社區
人口高齡化,長者對長期護理服務需求亦隨之而增加,教育大學社會政策講座教授周基利表示,雖然政府鼓勵社區安老,但有長期病患、自理能力差的長者,仍然需要入住安老宿位,預計日後需求更多,政府資源無可能追得上。

周基利認為,香港社會「一入院舍就住到死」的觀念要改變,政府應教育市民及院舍,鼓勵恢復一定程度自理能力的長者返回社區,騰出宿位,有助紓緩宿位不足的壓力。他指,增加安老宿位的成本,較社區安老服務大很多,若政府仍舊盲目增加宿位應付需求,不但成效不彰,投放於社區安老的資源亦不能大幅增加,結果是兩面不討好。

amFUN聖誕狂賞🎁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

amFUN聖誕狂賞 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